當前位置:
  • 首頁
  • 學院新聞
  • 電院師生熱議“走進梁家河、踏尋紅色路”教育實踐活動感悟與思考

電院師生熱議“走進梁家河、踏尋紅色路”教育實踐活動感悟與思考


(通訊員 張燕菲 王朱丹)715-17日,電子工程學院組織8名師生前往延安參加學校舉辦的走進梁家河、踏尋紅色路教育實踐活動,對梁家河村、南泥灣、中央三局舊址、西電舊址等地參觀學習。回校后,同學們紛紛表示此次實踐活動帶給自己了諸多感悟與思考。

和同學們一起參與此次活動的輔導員張燕菲談到,本次實踐教育活動讓我們更加深刻的了解我校半部電臺起家的歷史,紅軍無線電通信事業從沒有電臺到擁有一部半簡陋的電臺,通過先輩們的不懈努力,不斷發展壯大。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無線電通信事業也正是以這一部半電臺起家逐步走向今天的強盛。先輩們為了革命勝利、人民解放、中華崛起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后繼、不畏犧牲的精神深深感染著我們。

同學們在梁家河村,先后參觀了知青舊址、梁家河村史館,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當年插隊時帶領村民打壩淤地、發展沼氣、建立磨坊、裁縫鋪、鐵業社、代銷店等事跡,深深體會到習總書記情系群眾、艱苦創業、一心為民的真摯情懷。

耳熟能詳的歌曲《南泥灣》,歌頌了延安時期的八路軍戰士,把偏僻荒涼的南泥灣改造成美麗富饒的江南。此行的全體師生跟隨紅軍的腳步進行7公里徒步行軍。行軍過程中,師生一起完成了穿越小樹林、救治傷員、過獨木橋、奪旗、投彈、翻越障礙等拓展項目。在體驗軍旅生活的過程中,更加培養了師生間的團隊協作意識,對革命先輩們艱苦創業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體會。

來自1502051班學生馬青,她分享到這幾天的感觸,尤為激動。她說延安這座山城到處洋溢著紅色氣息。從梁家河到南泥灣、從紀念館到烈士陵園、從西電遺址到保育院舞臺劇,每個場景都觸動著自己的神經。令她感觸最深的環節是向烈士陵園獻花,隔著欄桿感受到一種莫名的傷感,也許當年的他們也像現在的我們一樣,正當年少,青春美好的東西全獻給了祖國和人民。在那樣一個動蕩的年代,成長是被迫的,每個人都承受著超過自己年紀的責任和使命。既是時代的造就,也是個人的選擇。如果我們出生在那樣一個年代,也會毅然決然的走上戰場,拋頭顱、灑熱血,這就是青年對于一個時代的存在意義。


1602051班的王璐同學很榮幸地作為高黨實踐團的一份子參與了此次活動。延安,是舉世聞名的中國革命圣地,它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在這僅有的參觀學習時間里,我們參觀了延安革命紀念館,深切體會到革命先烈的精神永存。我們走進梁家河村,感受習大大那個年代那一批人的艱苦成長。在南泥灣的徒步行軍中,我們不僅走過了紅軍戰士走過的路,更走出了自己的風采:斗志昂揚、團結一致、不畏艱險、奮勇向前。在ZYJW三局舊址中學到了,我軍通信從半部電臺起家,一步步成熟壯大,到如今繁盛的場面。在烈士陵園,感謝烈士們為我們的大好河山做出的努力和犧牲。延安保育院這場紅色話劇不僅僅歌頌著保育院的工作人員,而是所有在抗戰后方做出巨大貢獻的革命戰士!她還分享到,自己所理解的延安精神就是艱苦奮斗的精神,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更應該刻苦學習,緊跟黨的步伐,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敬獻綿薄之力!

1502051班的周奔表示,延安之旅是一次心靈熏陶之旅。對我來說,這次延安之行受到最大感觸的還是話劇《延安保育院》!話劇一直是一種演技會相對夸張一些的表演形式,以前觀賞的時候只是將其當做一種消遣方式來對待,但是這次的話劇,卻讓我感受到了心靈的震撼!她那低沉的旁白,寫實而不造作的表演形式,在某些人看起來可能會有些尷尬實際上卻為其增添了一絲藝術氣息的舞蹈,再加上那個年代的背景,讓人產生了很大觸動。當話劇表演進行到了院長女兒和遠方院長互訴思念的時候,讓人內心深切體會到戰爭帶來的殘忍與冷酷,心中對那些可敬可愛的先烈們的敬意不再是說說而已,不再是一種流于紙面上的形式。


 通過參加此次活動增強了我院師生延安精神、西電精神和奉獻創業精神的理解。習近平總書記講過,抗戰精神是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革命勝利來之不易,我們要銘記歷史開創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