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工程類專業學位研究生昆山產教融合聯合培養開放基地2019年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全國工程類專業學位研究生昆山產教融合聯合培養開放基地”(簡稱基地)是由昆山市高新區、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簡稱教指委)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聯合建設的全國首個產教融合研究生聯合培養開放基地,基地建設以“政府支持,教指委指導,高校支撐,服務企業,產教融合”為宗旨,面向昆山市高新技術支撐產業發展需求,通過校企聯合,培養工程類高層次專門人才。
一、招生計劃
2019年招收電子信息類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主要工程領域包括電子與通信工程和計算機技術等,招生計劃如下:
工程領域 |
全日制 |
非全日制 |
所在學院 |
電子與通信工程 |
20 |
50 |
電子工程學院 |
計算機技術 |
10 |
20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二、 聯合培養企業與培養方向
基地以學校導師團隊和昆山市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需求對接為背景,依托產教融合項目,開展工程類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校企聯合培養。
表1:基地工程類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需求
序號 |
企業名稱 |
培養方向 |
需求人數 (全日制) |
需求人數 (非全) |
1 |
中科可控信息產業有限公司 |
電子與通信工程 |
|
20 |
計算機技術(人工智能) |
|
10+5 |
||
2 |
昆山睿翔訊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 |
電子與通信工程 |
|
4 |
3 |
江蘇天瑞儀器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與通信工程 |
|
5 |
機械工程 |
|
1 |
||
儀器儀表工程 |
|
2 |
||
光學工程 |
|
1 |
||
4 |
昆山萬力微電子有限公司 |
電子與通信工程 |
|
3 |
計算機技術 |
|
2 |
||
5 |
蘇州樺漢科技有限公司 |
計算機技術(人工智能) |
2 |
1 |
6 |
昆山通用雷達產業基地 (具體需求詳見表二) |
電子與通信工程、計算機技術 |
30 |
28 |
|
合 計 |
|
32 |
82 |
表2:昆山通用雷達產業基地工程碩士聯合培養需求
序號 |
企業名稱 |
培養方向 |
需求人數 (全日制) |
需求人數 (非全) |
1 |
鯤鵬通訊(昆山)有限公司 |
計算機技術 |
2 |
2 |
計算機技術 |
2 |
6 |
||
2 |
昆山鯤鵬易飛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 |
電子與通信工程 |
4 |
4 |
3 |
昆山智易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電子與通信工程 |
4 |
4 |
4 |
昆山荷茲天線微波技術有限公司 |
電子與通信工程 |
3 |
3 |
5 |
昆山華瑞恒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電子與通信工程 |
3 |
2 |
6
|
昆山煜壺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電子與通信工程 |
3 |
4 |
計算機技術 |
3 |
1 |
||
7 |
蘇州豐華聲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計算機技術 |
3 |
1 |
電子與通信工程 |
3 |
1 |
||
|
合 計 |
|
30 |
28 |
表三:相關企業簡介
序號 |
企業名稱 |
企業簡介 |
1 |
中科可控信息 產業有限公司 |
注冊資本10億元,擁有100多位資深研發人員。由中國科學院控股有限公司、中科曙光、昆山高新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投資,一期總投資120億元,總項目達百億美元規模,建設內容包括:國家先進計算產業創新中心、國家集成電路重大工程——安全可控芯片研發與產業化、年產100萬臺安全可控高性能計算機服務器生產基地。可提供科研課題:研發和制造基于當前最新架構芯片的高性能服務器/工作站。 |
2 |
昆山睿翔訊通 通信技術有限公司 |
國內專業從事無線通信終端天線研發、制造與銷售的企業,服務華為、小米、VIVO、OPPO、龍旗、大疆、聯想/MOTO等客戶。公司2018年銷售收入1.02億元,利潤585萬元。擁有員工130余人,其中研發人員60余人,包括博士6名,擁有授權專利51項,其中發明專利24項。公司團隊入選江蘇省雙創團隊,建有江蘇省及蘇州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7年承擔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可提供科研課題:基于多饋技術和超材料的毫米波可調天線的研發及產業化。 |
3 |
江蘇天瑞儀器 股份有限公司 |
注冊資本46176萬元。2017年總資產224749萬元,實現銷售收入79178萬元,凈利潤13019萬元。主營業務為光譜儀、色譜儀、質譜儀。公司擁有中外發明專利292項。公司可提供科研課題:固態射頻電源系統的開發、光散射法和β射線吸收法相結合的PM2.5檢測儀、基于NXP1766的全自動在線滴定分析儀整體設計方案。 |
4 |
昆山萬力微電子有限公司 |
主要從事針對工業和裝備等應用的高端模數混合集成電路芯片的設計開發和銷售。公司注冊資本 800 萬元,現有員工19人,技術人員占比70%以上,管理團隊在美國硅谷從事集成電路行業多年,擁有70多項美國發明專利。公司可提供科研課題:SOC系統級集成電路芯片通信接口模塊的開發優化、基于ARM微控制器芯片的嵌入式系統圖形庫軟件的開發。 |
5 |
蘇州樺漢科技有限公司 |
公司于2017年6月成立,注冊資本15000萬美元。主要經營工控系統相關軟件,研發、生產工業電腦,新型電子元器件,智能家居產品,智能化控制設備,觸控系統軟硬件等。公司重視科研發展,擁有獨立的研發機構。可提供的科研課題:使用FPGA的圖像處理,機器視覺,基于工業相機的工業檢測。 |
6 |
鯤鵬通訊(昆山)有限公司 |
成立于2011年5月,現注冊資本2857.143萬元,注冊商標“KUN PAD”,累計銷售收入超15億元,納稅近5000萬元,凈資產1.4億元。公司致力于行業應用的智能硬件解決方案,目前集中在北斗通信、智能支付、AR硬件等行業。公司擁有多項資質包括:國家萬人計劃創辦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江蘇省雙創人才企業 、江蘇省民營科技企業等11個。可提供科研課題:智能控制與調度,智能倉儲物流,人體生命體征雷達。 |
7 |
昆山鯤鵬易飛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 |
行業無人機軟硬件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注冊資本500萬元。公司研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傾轉式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飛控模塊、機身設計、氣動設計、4G圖傳模塊、地面站模塊,以及基于機載GPU的人工智能系統。2017年,獲得第三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金獎、最佳人氣獎;2018年,登上CCTV2《創業英雄匯》舞臺。公司可提供科研課題:無人機機載人工智能系統研發。 |
8 |
昆山智易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昆山市創新創業領軍人才企業, 定位為技術驅動的創新型企業,注冊資本500萬元,主要依托在電子信息、信號處理、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等專業領域的優勢,面向通用雷達產業發展,重點研究區域安防系統中的關鍵技術和產品研制。本公司現有員工12名,實習生10名,其中技術人員占80%。技術團隊在相關領域具有10余年的技術研發和產品研制經驗,以及豐富的高層次人才培養經驗。現有發明專利5項,軟件著作權10項,申請發明專利3項。公司在以下方向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1)通用主被動一體化區域安防系統軟硬件研發,(2)基于深度學習的目標檢測、跟蹤與識別技術,(3)軟件化雷達系統研究,(4)多傳感器目標跟蹤與信息融合技術,(5)實時信號處理系統軟硬件研發。 |
9 |
昆山荷茲天線微波技術有限公司 |
注冊資本500萬元,致力于天線科技領域內的軟硬件開發、產品研制、技術咨詢和技術轉讓。目前主要業務是毫米波天線產品研發和毫米波天線專用測量系統研發。公司可提供科研課題:一體化安防雷達多波束天線研究,天線測量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
10 |
昆山華瑞恒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致力于電子信息高科技軍工產品的研究和開發,推動科研成果的產業化發展。公司目前擁有雷達系統、通信、衛星導航、數據采集/存儲/處理、仿真模擬等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公司主要服務于國家安全與國民經濟發展的高科技領域,目前已經與眾多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 |
11
|
昆山煜壺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專注于提供技術領先和經濟的集成雷達終端和多種細分市場民用雷達解決方案研發、設計、銷售的高科技公司,注冊資金1200萬元,2018年營收 1100萬元。現有員工20多人,技術人員占比 80% 以上,博士和碩士學歷的員工占60%,其中副高以上人員 3名。擁有6項發明專利,2項軟件著作權,11項與產品相關的可被授權使用的發明專利。可提供科研課題:新一代智能化的毫米波汽車雷達和無人機監視產品研發。 |
12 |
蘇州豐華聲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注冊資本2000萬元,2018年營收245萬元。公司經營各類傳感器、解調儀器,用于大型結構體的安全監測。擁有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14項,軟件著作權3項;公司有“中國杰出青年科學家”、“教育部長江學者”、“美國國家職業科學基金獲得者”、“江蘇省雙創人才”等國內外聲發射與微震技術專家,團隊碩博以上達30%。可提供科研課題:城市地下管廊結構安全監測。 |
三、 招生方式
符合招生學院相關專業復試條件的考生均可報名,報名和時間安排請關注我校電子工程學院(http://www.bjpacx.com/)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https://cs.xidian.edu.cn/)2019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工作安排。
復試工作依據招生學院的復試方案,由招生學院組織筆試(機試)和面試,面試小組成員不少于5人,應由校內專家和相關企業專家組成。對于報考聯合培養企業的非全日制研究生,面試企業專家具有是否錄取聯合培養的一票否決權。
四、 培養方式
采取校企聯合培養方式,依據相關專業培養方案要求,由校內導師和企業導師共同制定每位學生的培養計劃,在校內完成不少于一學期的公共課、基礎理論課學習,在基地(企業)完成相關實踐類課程學習、專業實踐、學位論文開題、中期檢查和論文答辯等環節。
五、 基地管理
基地管理辦公室負責基地的日常運行和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協調基地、企業、學校、導師、研究生之間的聯系,處理相關事項,組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學術交流、文體娛樂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
六、 支持政策
(一)全日制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補貼
1. 研究生專業實踐補貼:基地對在聯合培養企業不間斷開展專業實踐滿10個月的研究生按企業給予補貼的1:1進行配套補貼,配套補貼最高不超過1500元/月·生。
2. 畢業生就業入職補貼:參加聯合培養的研究生畢業后到聯合培養企業就業入職的,從就業的第二個年度開始,基地連續兩年給予10000元/年·生的就業入職補助。
(二)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補貼
1. 企業補貼:企業按規定簽訂包含學生勞動合同在內的相關協議,基地按45000元/生標準分三年補貼給企業,企業統籌用于對學生綜合培養費用的專項支出。
2. 學費補貼:對和聯合培養企業約定為定向培養的研究生,給予學費補貼,標準為30000元/生,從入學第一年開始補貼,共分三年,每年10000元。若研究生畢業后提出解除定向協議,需全額返還學費補貼。
3. 畢業就業補貼:參加聯合培養的研究生畢業后到聯合培養企業就業入職,從就業入職的第二個年度開始,連續兩年年給予10000元/年·生的獎勵。
4. 專業實踐補貼:對于在聯合培養企業開展專業實踐的研究生,企業按當地標準獲得薪酬及相關待遇,并可獲得相關的績效獎勵。
七、 條件保障
(一)教學科研條件
基地(企業)提供良好的教學、專業實踐、論文開題/中期檢查/論文答辯等場地,基地負責聘請高水平的專題授課教師,企業負責安排實習實踐企業指導老師。
(二)住宿條件
在昆山培養期間,基地在昆山登云科技職業學院專門設置研究生集中學習和生活場所,研究生公寓每人不少于10m2。研究生可根據需要申請入住基地研究生公寓或企業宿舍。
(三)文化娛樂條件
基地定期組織研究生開展“西電學子昆山行”系列活動,讓研究生對昆山經濟社會、歷史人文有一定的了解,進一步認識昆山、融入昆山;不定期組織研究生參加人才科創政策宣講、創新創業大賽觀摩等活動,讓研究生在活動中感受到昆山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企業不定期組織研究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讓學生了解企業文化,融入企業高質量發展。
八、 聯系方式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專業學位與聯合培養基地建設辦公室
咨詢電話:81891794 馬老師
附:
一、基地簡介
全國工程類專業學位研究生昆山產教融合
聯合培養開放基地
全國工程類專業學位研究生昆山產教融合聯合培養開放基地(以下簡稱基地)由昆山高新區和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共同建設,堅持“統籌協調、共同推進、服務需求、優化結構、校企協同、合作育人”原則,圍繞昆山國家一流產業科創中心、“一廊一園一港”科創載體和科技創新策源地建設,緊扣昆山市人才科創“631”計劃、祖沖之自主可控產業技術攻關計劃,在國內首創“教指委指導、政府搭臺、校企雙制、多方聯動、工學一體”的研究生培養新模式,實現政府、學校、導師、企業、學生“五位一體”的合作方式,整合高校科教資源、昆山產業秉賦、企業市場經驗、導師研發優勢,打造由應用研究向成果轉移轉化延伸的良性循環產學研協同創新生態系統。
產教融合基地面向昆山光電、半導體、新一代電子信息、小核酸及生物醫藥、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產業發展需求,以優越的扶持政策、優質的育才環境,吸引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高層次的工程碩士研究生進入通用雷達產業基地和中科可控、天瑞儀器、睿翔訊通等高新區主導產業代表性企業學習科研,在高校和企業導師的指導下,完成學業并幫助企業攻關技術難關、儲備先進技術以及開展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新產品的研發,提升高校研究生培養能力、企業綜合競爭力和昆山高層次人才吸引力,助推自主可控產業體系構建,促進人才科創引領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昆山經濟發展“全新一躍”、昆山高新區“爭先進位”。
二、 昆山概況
昆山,市域面積931平方公里,總人口255萬,其中戶籍人口90.3萬,轄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昆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個國家級開發區;花橋經濟開發區、昆山旅游度假區2個省級開發區,以及8個鎮。滬寧高速等5條高速公路貫穿全境,距上海虹橋機場僅40分鐘車程,京滬高鐵穿城而過,滬寧高鐵在昆山設有3個站,上海軌道交通11號線延伸至昆山花橋。昆山人文薈萃,是顧炎武、歸有光、朱柏廬等先賢的故鄉,祖沖之曾在此擔任縣令。“百戲之祖”昆曲發源于此。擁有中國第一水鄉——周莊。
經過“農轉工”、“內轉外”、“散轉聚”、“低轉高”、“大轉強”的轉型發展,昆山走出了一條以改革開放為時代特征、以創業創新創優精神為強大動力、以人民幸福為不懈追求的“昆山之路”,成為全國18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之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昆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系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堅持把總書記提出的“五個邁上新臺階”、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要求,作為謀劃昆山發展的總命題、引領各項工作的總綱領,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根據省委省政府和蘇州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全力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特別是2018年,昆山以思想解放為先導,以做好高質量發展榜樣為目標,以建設現代化大城市為定位,全力打造國家一流產業科創中心,大力實施18項三年提升工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832.1億元,比上年增長7.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87.9億元,增長10%,其中稅比達91.8%;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達45%;全社會研發投入占比達3.3%;固定資產投資701.2億元,增長4.9%;進出口總額891.4億美元,增長7.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21.8億元,增長8.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081元,增長8.2%。昆山位列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綠色發展、投資潛力、科技創新、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五個第一”,連續14年位居全國百強縣首位。蟬聯福布斯中國“最佳縣級城市30強”第一。
三、昆山高新區概況
昆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規劃面積118平方公里,2006年,經省政府批準、國家發改委核準,成為省級開發區;2010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升級成為全國首家縣級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14年11月,入圍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陣營。2018年公布的國家高新區排名中,昆山高新區位列第47位,比上年提升7個名次。2018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942.7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1.2億元,工業總產值1550億元。先后被列為國家科技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園區、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
昆山高新區重點發展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小核酸及生物醫藥三大支柱產業,中科院安全可控信息技術產業化基地一期工程開工建設,國家先進計算產業創新中心、功率射頻半導體產業創新基地、中科新蘊、富士康一攬子計劃等項目正式簽約,費斯托、丘鈦總部、樺漢總部等項目相繼落戶。啟動國家一流產業科創中心核心區建設,打造從研發到產業化全鏈條高度集成的100平方公里陽澄湖科技園,杜克智谷小鎮入圍全國50強最美特色小鎮。有效高新企業總數突破300家。擁有國家級人才45名,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19個。
四、昆山陽澄湖科技園概況
昆山陽澄湖科技園,位于昆山西北部,西依陽澄湖、南靠吳淞江,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昆山核心區和昆山市“一廊一園一港”科創載體之一,科創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交通出行便捷。
園內集聚了以昆山杜克大學、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等為代表的優質教育資源,以昆山工研院等為代表的自主研發及科技服務機構,以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昆山分所、南大昆山創新研究院、浙大昆山創新中心、西電昆山創新研究院、沈自所(昆山)智能裝備研究院等為代表的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以小核酸及生物醫藥產業園、機器人產業基地、創業服務中心、啟迪科技園昆山分園、昆山兩岸青創園等為代表的創新創業載體。園內擁有12個國家級研究機構、孵化器、加速器和眾創空間,現有科技創新型企業近400家,其中高企占十分之一,上市掛牌企業10家,承擔國家級科技項目超70項,專利申請超3萬件,授權超1.5萬件,建起1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總站、3個分站,引進培育省級以上雙創人才(團隊)超50個,園內從業人員超萬名,本科以上學歷占比超50%。
園區著力構建“三湖兩園一鎮”(即陽澄湖、傀儡胡、大漁湖,亭林園、森林公園,杜克智谷小鎮)科創格局,立足科技創新策源區、新興服務支撐區、文創雅游體驗區、新型智造承載區,以昆山智谷小鎮為核心,以昆山杜克大學為支撐,大力建設中美(昆山)科創中心,以全球視野集聚重大研發團隊、引領性原創成果,突破關鍵技術“命門”、打通共性技術“脈絡”,加快培育壯大自主可控的創新產業集群,全力打造科創品牌最靚、創新要素最全、轉化能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的國家一流產業科創中心核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