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工程學院組織黨員教師赴延安梁家河開展“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學習教育活動
(通訊員 高新華)10月20至21日,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電子工程學院組織40余名黨員教師,以革命圣地延安為課堂,以當地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為教材,開展了一次主題為“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的延安梁家河學習教育活動。
延安,注定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片熱土。1935年,中國共產黨歷經千難萬苦轉戰陜北,在這里建立根據地,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最終贏得了革命的勝利。以“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實事求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中心的延安精神,已成為共產黨人代代相傳的精神支柱。
20日下午,學員們首先到達棗園革命舊址,這里是1943年至1947年的中共中央書記處。中國共產黨人曾經在這里領導了整風運動和大生產運動,籌備召開了中共七大,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并為抗戰勝利后爭取民主團結、和平建國、贏得全面內戰的勝利做了充分準備。目前這里還保存有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張聞天和彭德懷等人舊居和書記處小禮堂。
緊接著,學員們前往延川縣梁家河村。這個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工作和生活了7年的地方,讓大家充滿了期待與好奇。1969年,習近平跟隨北京的1300多名知識青年們來到延安,被分配到各縣、鎮、村開展生產建設。梁家河交通閉塞,村民生活、生產條件十分惡劣。習近平不斷學習和思考,從實際出發,帶領干部群眾通過建大壩、挖水井、修沼氣池、種蔬菜、辦代銷社等舉措解決基本民生問題,逐步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他的為民之心和扎實的工作作風,贏得了大家的支持和擁護,同時鍛煉出了堅強的革命意志和百折不撓的品格。在這里,他立下了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一生的人生信念,立志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在干凈整潔的延川縣梁家河村委會和村黨支部大院內,高高聳立著一塊大紅色的標語牌,上面醒目得標記著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句話:“陜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第二故鄉。”
21日上午,大家到達楊家嶺革命舊址,這里是中央領導和中共中央機關同志在延安居住時間最長的駐地。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澤東同志曾在此居住。通過參觀與現場教學,學員們深刻了解了 “七大”和“延安文藝座談會”的召開背景及其歷史意義。大家用眼睛去感受那一個個條件艱苦的土窯洞,用心靈去觸摸那一面面布滿彈孔的斷瓦墻,仿佛被帶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
隨后,學員們前往ZYJW三局舊址,這里曾經是黨中央、ZYJW負責保障全軍通信聯絡的領導機關。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軍委三局克服艱難險阻,率領通信將士們以堅定的政治信念、嫻熟的業務技能、嚴謹的工作態度和頑強的戰斗作風,轉戰南北,抗御日寇,為中央運籌帷幄、指揮作戰建立聯絡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毛澤東同志親筆盛贊“你們是科學的千里眼、順風耳”。同時,作為西電的紅色發源地,大家親身體驗了革命前輩們艱苦的辦學歷程,深刻理解“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西電精神,備受鼓舞。
在離開延安的路上,學員們不顧路途勞累,唱著紅歌,興高采烈的討論著此行的所見、所感。時代在變,環境在變,不變的是無數革命先烈們為新中國的成立、拋頭顱、灑熱血般的舍生取義,是共產黨員們前仆后繼、舍我其誰的愛國情懷。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學員們紛紛表示,要在無數革命前輩們的成長歷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早日實現中國夢而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