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工程學院成功舉辦第三屆劍橋大學暑期訪學項目
(通訊員:段小樂、侯夢萱)在如火如荼的“雙一流學科建設”中,我校積極推進國際交流合作,打造大學生海外學習拓展體系,制定分層次的國際視野教育方案和個性化的輔導方案,引導學生積極“走出去”。
劍橋大學海外訪學項目是我院設計實施的首個學院自主項目,旨在打造具有鮮明專業特色的高質量訪學項目,目前該項目已連續舉辦三屆。2018年8月12日至2018年8月28日,第三屆劍橋大學暑期 “電子信息智能系統及應用”定制訪學項目順利實施。65名電院優秀學子出色的完成了他們在劍橋大學的學習生活。本次訪學項目,學院全部選拔學習成績優異且獲得過獎學金的同學參與并給予項目本體費用全額資助,受到了同學老師的廣泛歡迎。
本次項目主題由電子工程學院和劍橋大學人工智能研究組協商制定,圍繞“電子信息智能系統及應用”展開。主要課程包括計算機視覺及表情理解,自然語言文字處理及相關領域的電子信息與人工智能技術結合應用等。項目全程由劍橋大學教授團隊授課,采取大班講授理論課程,小班分組討論的授課模式,在課程結束后各組根據所學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做出相應的成果展示。這樣的教學模式對同學們是不小的挑戰,短短幾天時間內,不僅要吃透老師的英文授課內容,更要自發學習相關知識來滿足小組展示的要求。項目結束后,大部分同學從編程與調參、科技資料檢索、閱讀理解英文文獻到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
(項目學生集體合影)
在世界頂尖名校課堂里學習,對很多同學來說已經是一件十分幸運的事,更榮幸的是,經多方努力,成功邀請到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世界著名人工智能專家、虹膜識別發明人John Daugman教授為本項目同學親自授課,據悉這是Daugman教授首次為國際訪學項目授課。得知Daugman教授研究的虹膜識別廣泛應用于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身份識別系統,并且已在全球注冊了超過10億人的政府ID程序,同學們無不對Daugman教授充滿了敬仰之情。作為國際著名人工智能學者,Daugman教授授課深入淺出,以小見大,每當課堂上有同學表現出困惑時,他都會及時詢問,并對難點進行一一解釋,鼓勵同學提出更多問題與他交流。
課后,意猶未盡的同學們熱情地將Daugman教授圍了起來,爭先恐后的向教授請教問題,就這樣把Daugman教授成功“拖住”近三個小時。事后Daugman教授反饋說,西電學生的知識水平和交流能力讓他印象極其深刻。
(同學們積極向皇家工程院院士John Daugman教授提問)
與Daugman教授的深入交流更加激勵了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在之后的課堂上,他們更加積極地與老師互動。為了證明西電學子的實力,在小組作業中,很多同學更是挑燈夜讀,為了第二天的課堂展示,備戰到凌晨兩三點成了常有的事情。學習的過程雖然辛苦,但當劍橋學生告訴他們這是劍橋大學的學習常態時,同學們不禁感嘆頂尖學府學生學習之刻苦,更讓自己下定決心向他們看齊,惜取光陰,努力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雖然學習時間只有短短的十八天,但西電學子的努力刻苦、知識水平獲得了劍橋教師的廣泛好評,其中Pietro Lio教授更表示愿意接收1到2名電院學生赴劍橋攻讀博士學位,據悉目前已有多名同學著手準備劍橋大學申請材料。
(小組成員積極準備Presentation)
項目期間,赴英參加2018年國際教育論壇的廖桂生院長專程看望了本項目全體同學。他指出,能在劍橋大學這所有著800多年歷史的世界頂級學府學習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希望同學們能多聽、多看、多感受、多學習,不僅學習劍橋大學的先進知識,也要多走出去感受劍橋這座城市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期待同學們能通過此次訪學有所思有所得,并為日后的發展積累更多的可能性。
(院長廖桂生教授看望劍橋項目全體同學)
梅貽琦先生曾有言:“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劍橋的引人入勝,不止在于人們眼中所見的美景,更多的,存在于能夠培養出牛頓、達爾文等著名科學家及八十多位諾貝爾獲獎者的深厚底蘊上。項目期間,同學們積極響應廖院長號召,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探索劍橋。在石板鋪就的不算寬敞的路上,四周是高低錯落的樓房,每一棟房子都有它自己的學術故事,門口常掛著一兩塊紀念某個科學家或者文豪大家的銅牌。卡文迪許實驗室,藏在狹窄的深巷中;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的場所,是一家并不起眼的小酒吧;徐志摩留下膾炙人口的經典詩篇,則銘記在國王學院的橋旁。嘆息橋下的嘆息,大概是探索世界的先鋒們對“世界無盡,而世人知之有限”的同情,一處不知名的景,卻可能是你仰慕許久的某位大師曾經工作的場所。這些看似不起眼,卻深深改變人類歷史的建筑、人物、故事不僅使電院學子開拓了視野,更激勵大家不斷求真創新,提升自我,勇攀學術高峰。
(探索劍橋-尋找徐志摩)
我校電子工程學院和劍橋大學開展學生項目合作三年以來,先后三批共派出 106名學生參加定制化暑期項目,每年的項目主題均有所變化。三年來,經過學院和劍橋大學的不斷磨合協商,從前期組織、學生團隊建設、項目課程都在不斷優化,力爭打造具有品牌效應的暑期項目,為同學們插上放飛理想的翅膀。學院將不斷探索新形式的長短期學生項目,推動人才培養國際化進程,為學校“雙一流建設”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