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工程學院本科招生介紹 | 電子信息領域專業技術人才的搖籃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院是學校最具電子信息特色的研究型學院,歷史悠久、實力雄厚,學院始終以“建設一流學科,培養一流人才,打造一流學院”為目標,2017年“信息與通信工程”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全國共8個);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在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的《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2017-2018)》、《2017-2018大學排名與高考志愿指南》中排名第一,“電子科學與技術”獲學科評估A+等級(排名第一),學院全部專業均排名全國前五。
66年的發展為學院帶來深厚的積淀,一系列實驗室和教學基地為人才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院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推進軍地協同和創新驅動發展,已經成為電子信息領域專業技術人才的搖籃。
學院現有在校生人數超過6200名,其中本科生近4000人,碩士研究生1800余名,博士研究生400余名。
多年來為我國培養了近三萬名電子信息領域高級人才,以保錚院士、王越院士、郭桂蓉院士、張錫祥院士、包為民院士、張堯學院士和著名企業家柳傳志先生等為代表的電子工程學院校友已經成為“西電名片”。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專任教師隊伍280余名,教授83人,博士化率達80%以上,學術環境優良。以中國科學院院士保錚教授和國家級教學名師梁昌洪教授、孫肖子教授為突出代表,擁有首批國家電工電子教學創新團隊和微波教學創新團隊。
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精術業、素質高、能力強,具有國際視野的行業骨干和引領者。基礎理論扎實、知識面寬、實踐能力強、富有創新精神,面向電子信息技術、現代國防和信息化建設等領域的研究開發和工程應用技術人才及行業骨干。
本專業始建于1952年由我校創建的全國第一個雷達工程專業,經過60多年的建設,本專業2007年獲首批國家級第一類特色專業,2002年獲首批陜西省名牌專業,是國家“985平臺”重點建設專業。
在2017年1月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武漢大學中國教育質量評價中心聯合中國科教評價網發布的《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2017-2018)》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位列全國第一(513所高校中),《2017-2018大學排名與高考志愿指南》中排名第一。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建立了本、碩、博人才培養一體化體系,具有軍事電子和厚基礎、重工程的專業特色,在國內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近五年來,本專業的平均上研率接近50%,其中免試保送研究生超過20%,可保送的大學有清華、北大、中科大、中科院和本校等,有一部分同學選擇到國外高校繼續深造。
本專業近五年的平均就業率超過98%,就業地區主要有北京、上海、深圳、西安、南京、廣州等。
培養學生具備現代信息獲取、信息處理、信息防御及信息對抗等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工程技術的綜合能力,較強的電子信息戰系統研究與設計的綜合能力,信息對抗處理系統軟硬件設計、開發與應用能力,敬業、協作和杰出的創新能力,使學生具備電子信息系統分析與綜合集成、工程設計與軍事應用、攻防策略與監控管理方面的能力。
本專業是國家級國防特色專業、陜西省名牌專業、省級特色專業,專業師資隊伍雄厚,辦學特色顯著,本專業設有碩士點、博士點、博士后流動站。
本專業近五年的上研率40%以上,其中推薦免試生20%左右。畢業生能在電子信息處理系統各領域(包括雷達、通信、信息對抗等)的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生產企業和管理部門從事系統設計、技術開發、產品研制、實驗測試和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軍事、經濟、科研和政府部門從事系統管理工作。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8%,就業地區主要有北京、上海、深圳、西安、南京、廣州、成都等地區,深受用人單位歡迎。
培養掌握電磁場與電磁波、微波理論與技術、天線理論與工程、電磁兼容理論與技術以及電波傳播等基礎理論知識,具備涉及無線系統射頻信息科學研究和工程應用能力,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適應21世紀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專門人才。
本專業是國家建設急需專業之一,也是國家級特色專業,一直是我校的優勢學科方向,擁有國內高校師資力量雄厚的電磁場與無線技術專業師資隊伍,擁有電磁場、天線、微波和電磁兼容四個方面最多人才群體。
為國家重點學科和國家“211”重點建設學科,同時設有教育部“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崗位。
本專業的畢業生可考取電磁場與微波技術、電路與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等專業的研究生,保送清華大學等重點高校研究生的比例較高,近五年的上研率40%以上。畢業生主要面向電子、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科研院所、工業部門和管理部門,從事與電磁場與無線技術專業相關的科學研究、產品研發和技術服務等技術、教學及管理工作。就業率達98%以上,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
培養在測繪、海洋、環境、地質、農林業等民用領域以及軍事偵察與監視、目標分類與識別、武器制導等軍事領域從事遙感系統設計與研發、遙感信息處理、信息系統建設和應用、計算機軟件與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開發應用的復合人才。
本專業是在電子科學、計算機科學、測繪科學、空間科學以及其他學科交叉滲透、相互融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型學科;它屬于遙感與電子信息方面的寬口徑專業。
建成了具有國家先進水平的科研和教學環境,培養了大批高科技人才,眾多畢業生在高校、企事業單位等高科技領域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業內具有相當的影響力,目前該遙感學科上升至全球排名17位,國內排名并列第3位(2017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
往年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在70%以上,其中近15%的學生直接獲得免試推免碩/博士生資格,推免學校包括中科院、清華、上海交大、國防科大和本校等,部分學生到牛津大學、加州大學分校等國外高校繼續攻讀碩士博士。
就業方面,能在中科院、航天航空、電子、海洋、交通和城市規劃等領域的科研、高等學校、公司、管理部門從事技術開發和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軍事和政府部門從事系統管理工作。本專業深受谷歌、百度、騰訊、華為等IT和“互聯網+”企業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