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人工智能與深度學習”國際研討會暨第十九屆學術周成功舉辦
10月20日至22日,“新一代人工智能與深度學習”國際研討會暨第十九屆學術周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北校區階教112報告廳舉辦。此次活動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智能感知與計算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智能感知與計算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教育部“長江學者支持計劃”創新團隊、國家“111”計劃智能信息處理創新引智基地、陜西省大數據智能感知與計算協同創新中心、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中國人工智能學會、IEEE GRSS西安分會、IEEE CIS西安分會、IET西安分會主辦,活動開拓了師生的學術視野,促進了校內外學術交流。

20日上午,“新一代人工智能與深度學習”國際研討會暨第十九屆學術周在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侯彪教授的主持下正式開幕,為期3天的學術活動安排了37場精彩的學術報告。 報告的內容涉及 “記憶與序列決策的學習方法初探”、“Self-paced cotraining”、“物聯網+人工智能:機會與挑戰”、“探測與成像圖像處理技術”、“生物醫學成像中的反問題”、“貝葉斯網絡學習理論及應用”、“基于深度學習的文本閱讀理解”、“基于深度卷積神經網絡的高光譜圖像分類研究”、“人機混合智能的思考與實踐”、“臨近空間飛行環境在線檢測和自適應通信信號處理”、“面向圖像分類的有監督降維學習”、“仿聲成像與識別”、“智能電磁頻譜利用與控制”、“Viewing Bigger Pictures Promotes Happier Mood: A psychological explanation and an example in the real world”、“Data-Driven Surrogate-Assisted Multi-Objective Evolutionary Optimization of A Trauma System”、“一種新型智能計算模型-人工雨滴計算方法”、“基于稀疏表示和全局聯合字典模型的遙感圖像超分辨”、“高光譜遙感影像解譯”、“基于深度學習的極化SAR圖像分類”、“從算法到產品-用于商業智能的人臉識別產品研發案例分享”、“多模態人機交互和感知”、“創新的邏輯”、“基于分解的矩陣范數最小化的算法及應用”、“加速隨機ADMM方法及應用”、“基于FPGA的深度學習應用解決方案”、“你是誰”、“Vital Nodes Identification via MOEA”、“Whe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Meets Complex Network”、“基于多尺度全卷積網絡,條件隨機場和先驗素描信息的SAR圖像語義分割”、“Discovering Latent Aspects for Diversity-induced Image Retrieval”、“A novel siamese-like hybrid network framework for remote sensing image feature matching”、“Multi-Scale Object-based F-CNNs with Weakly Supervised Learning for Remote Sensing Images Object Detection”等,為師生們帶來了人工智能領域最前沿的知識。

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者、西安交通大學自動化科
學與技術系主任兼綜合自動化研究所所長韓崇昭教授

國家“973國家“973”首席科學家、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北京郵電大學馬華東教授
受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焦李成教授的邀請,來自西安交通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科學院、西北工業大學、KJ工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蘇州大學、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英國薩里大學、美國休斯頓大學、日本京都大學等的30余位國內外相關領域頂尖專家學者匯聚西電: 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博導綜合自動化研究所所長、國家“973”首席科學家、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者韓崇昭教授;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博導、網絡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智能通信軟件與多媒體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973”首席科學家、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馬華東教授;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博導、國防“973”首席科學家、中組部“萬人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入選者、校長助理、計算機學院院長、陜西省語音與圖像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陜西省科技創新團隊首席專家張艷寧教授;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博導、教育部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自動化學會混合智能專業委員會主任薛建儒教授;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博導、CCF A類會議高級程序委員會委員陜西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陜西省優秀博士論文獎獲得者孟德宇教授;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導、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獲得者、美國休斯頓大學研究員、美國馬里蘭大學研究員譚山教授;日本京都大學情報學研究科教授、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員、英國瑪麗皇后學院的研究員梁雪峰教授;KJ工程大學教授博導、KJ級高層次科技人才、KJ工程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陜西省自動化學會和陜西省信號處理學會理事方洋旺教授;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KDD CUP 2011 Track2 全球亞軍獲得者 COLING 2014最佳論文獎獲得者、中國中文信息學會“錢偉長中文信息處理科學技術獎-漢王青年創新一等獎”獲得者、Google Focused Research Award 獲得者劉康副研究員;北京化工大學教授、博導、北京化工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入選北京化工大學青年英才百人計劃A類、入選2017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Journal of Real-Time Image Processing、IEEE JSTARS和Remote Sensing等客座編輯李偉教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導、教育部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負責人、教育部創新團隊負責人、國家自然科學獎獲得者、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高新波教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導、教育部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國家自然科學獎獲得者、國家教學成果獎獲得者石光明教授;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博導、電子信息學院副院長、陜西省電子學會副秘書長王伶教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執行院長、陜西省測試控制領域學科帶頭人、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重大專項基礎理論研究項目技術首席、空間物理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李小平教授;蘇州大學教授、博導、國家自然科學獎獲得者、江蘇省杰出青年、江蘇省計算機學會第七屆理事會理事、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張莉教授;西安理工大學教授、博導、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陜西省圖像與信號處理學會理事、陜西省中青年領軍人才王磊教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導、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陜西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侯彪教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導、IEEE計算智能協會(CIS)西安分會秘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張向榮教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導、智能與科學技術系主任緱水平教授;常州迪瑞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原Intel中國研究員高級研究員、被麻省理工學院評為“全球100名影響技術未來的年輕人”賈穎;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總經理、陜西省“百人計劃”入選者、創辦深圳新視界數碼及西安聯客創業公司馬堃;西安蒜泥電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CEO創始人、西安市創業明星,西安創業導師楊少毅;杭州加速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CEO 董事長鄔剛;陜西國博政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阿里巴巴核心戰略伙伴鄧穎敏;英國University of Surrey博士后研究員王晗丁;香港中文大學博士后研究員、陜西省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尚凡華;香港中文大學博士后研究員、陜西省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劉園園;北京郵電大學羅娟娟博士;陜西師范大學孫奕菲博士;清華大學段一平博士。

國防973首席科學家、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組部“萬人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入選者、
西北工業大學校長助理、計算機學院院長張艷寧教授

教育部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西安交通大學薛建儒教授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自然科學獎獲得者、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新世紀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高新波教授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高新波教授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家獲得者、國家教學成果獎獲得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石光明教授

美國休斯頓大學研究員、美國馬里蘭大學研究員、華中科技大學譚山教授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員、英國瑪麗皇后學院研究員、日本京都大學教授梁雪峰

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博導、CCF A類會議高級程序委員會委員陜西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
陜西省優秀博士論文獎獲得者孟德宇教授

KJ工程大學教授博導、KJ級高層次科技人才、KJ工程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陜西省自動化學會和陜西省信號處理學會理事方洋旺教授

蘇州大學教授、博導、國家自然科學獎獲得者、江蘇省杰出青年、江蘇省計算機學會第七屆理事會理事、
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張莉教授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執行院長、
陜西省測試控制領域學科帶頭人、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重大專項基礎理論
研究項目技術首席、空間物理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李小平教授

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博導、電子信息學院副院長、陜西省電子學會副秘書長王伶教授

西安理工大學教授、博導、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陜西省圖像與信號處理
學會理事、陜西省中青年領軍人才王磊教授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KDD CUP 2011 Track2 全球亞軍獲得者、
Google Focused Research Award 獲得者劉康副研究員
各位專家的報告風格迥異、各有千秋,為在座的所有師生帶來了各自研究工作中前沿、獨到的見解,令師生們感受了一場場精神盛宴。張艷寧教授關于航天領域的探測與成像圖像處理的成果已成為國際頂尖;馬華東教授展示了一個“物聯網+人工智能”的新世界;王磊教授提出了一種新型的智能計算模型——人工雨滴計算方法;高新波教授關于“人機混合智能的思考與實踐”的報告幽默風趣,極具感染力又具有指導意義,引來陣陣掌聲……

常州迪瑞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原Intel中國研究員高級研究員、
被麻省理工學院評為“全球100名影響技術未來的年輕人”賈穎

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總經理、陜西省“百人計劃”入選者、創辦深圳新視界數碼及
西安聯客創業公司馬堃
西安聯客創業公司馬堃

西安蒜泥電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CEO創始人、西安市創業明星,西安創業導師楊少毅

杭州加速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CEO鄔剛

陜西國博政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阿里巴巴核心戰略伙伴鄧穎敏

學術報告現場座無虛席
時值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成立十周年,從實驗室畢業的優秀校友們亦紛紛回歸母校懷抱,與昔日同窗和師弟師妹們共同回顧實驗室十年成長:五年三奪國獎殊榮、一批重大產品和系統研制成功、人才培養以及雙創成績斐然……實驗室的十大進展令每個人都激動不已,“難忘今朝,銘記在心。”是校友們共同的心聲!

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侯彪教授主持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十大進展發布會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IEEE GRSS西安分會主席、IEEE CIS西安分會主席、
IET西安分會主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焦李成教授介紹十大進展
IET西安分會主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焦李成教授介紹十大進展
22日,在校友們的激動與歡欣中,學術周活動圓滿結束,此次活動不僅為與會者了解人工智能前沿領域的發展現狀、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和探討未來發展趨勢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促進了畢業校友和在讀學子的情感交流。實驗室十大進展的發布更進一步提升了我校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知名度,特別是在推動我校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西電-仲愷人工智能聯合創新實驗室揭牌

西電-交大一附院智能醫療創新實驗室揭牌

第七屆IPIU杯影像大數據智能競賽獲獎參賽者頒獎儀式

畢業校友共聚一堂,關注西電人工智能領域十大進展

畢業校友們參觀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