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學院新聞
  • 誠邀全球英才參加西電華山青年學者國際論壇(ifhs2017)

誠邀全球英才參加西電華山青年學者國際論壇(ifhs2017)


一、論壇介紹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第二屆“華山青年學者國際論壇”(InternationalForum for HUASHAN Scholars,IFHS2017)將于2017年11月15~20日在西安舉辦,論壇旨在匯聚海內外優秀學者,通過深入的溝通交流,實地感受科研平臺、創新氛圍,全面了解學校發展戰略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隊伍建設等政策體系,在前沿科技及熱點研究領域開展深入探討,與學校相關學科和教師建立起實質性的聯系與合作。

我們誠摯的邀請全球青年才俊參加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華山青年學者國際論壇”(IFHS2017),為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陜西省“追趕超越”戰略目標、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目標貢獻創新活力。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期待與您攜手同行,通過中省各類人才計劃、學校“華山學者”人才培育,利用學校現有平臺資源進行成果孵化,助您實現個人理想,實現互惠共贏!

二、涉及領域

論壇涉及信息、工程、材料、理學、生命與生態、人文與管理等領域,結合學校學科特色,為海內外優秀青年學者提供展示和交流平臺。

1.信息

涉及學科:人工智能、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空間安全、信息安全、密碼學、光通信、生物信息科學與技術、機器人技術、遙感信息科學與技術、空間科學與技術等。

涵蓋學院:通信工程學院、電子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網絡與信息安全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

2.工程

涉及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光學工程、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交通運輸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軟件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等。

涵蓋學院:通信工程學院、電子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軟件學院、微電子學院、先進材料與納米科技學院。

3.材料

涉及學科:材料學、材料物理與化學。

涵蓋學院:先進材料與納米科技學院。

3.理學

涉及學科:數學、物理學、統計學、力學等。

涵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

4.生命與生態

涉及學科:生物醫學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等。

涵蓋學院:電子工程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

5.人文與管理

涉及學科:哲學、應用經濟學、教育學、體育學、外國語言文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心理學等。

涵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人文學院、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三、報名條件

1.申請人具有博士學位,年齡40周歲以下,具有2年以上科研或工作經歷;

2.申請人在所從事領域已取得突出的學術業績,為同齡人中的拔尖人才,已獲得學術界同行認可;

3.申請人具有廣闊的學術視野和創新思維,具備成為所從事領域領軍人才的潛質;

4.申請人學風嚴謹,遵守法紀,恪守學術職業道德規范。

四、報名方式

方式一:注冊報名

請您登錄論壇官方網站IFHS.xidian.edu.cn,進行在線注冊報名,并上傳個人簡歷。

方式二:郵箱報名

請您直接發送注冊信息和個人簡歷至論壇會務組郵箱ifhs2017@xidian.edu.cn。注冊信息包含:出生年月日、教育和工作經歷、學科領域、聯系電話、首選交流學院和備選交流學院。為確保您能及時收到回執,請盡量避免使用Gmail郵箱。

報名截止日期:2017年10月30日。

五、論壇安排

活動一:參加陜西省“絲綢之路青年學者論壇”主論壇。

活動二:參加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華山青年學者國際論壇”。

活動三:與相關學院交流、學術研討、與學院領導和教師代表座談、參觀科研平臺等。

活動四:參觀校園、人才公寓、附屬學校等人居環境。

具體活動日程安排另行通知。

六、相關說明

本次研討會不收取注冊費用,學校為參會青年學者報銷往返國際及國內旅費,并統一安排會議期間的免費食宿和機場、火車站接送。在收到論壇正式邀請函之后,請受邀學者自行規劃行程并墊付旅費,到會后學校將為您報銷參會的國內外交通旅費。

進一步咨詢請發郵件至論壇會務組郵箱:

ifhs2017@xidian.edu.cn

或致電:+86-29-81891796人事處/人才辦  李明 馬驍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簡介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是以信息與電子學科為主,工、理、管、文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直屬教育部,是國家“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和“211工程”項目重點建設高校之一、首批35所示范性軟件學院的高校之一和首批9所獲批設立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的高校之一。2014年,學校牽頭的“信息感知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通過國家“2011計劃”認定,位列行業產業類第一,進一步奠定了學校在全國高校中突出的特色優勢地位。

02.png

學校是國內最早建立信息論、信息系統工程、雷達、微波天線、電子機械、DZDK等專業的高校之一,開辟了我國IT學科的先河,形成了鮮明的電子與信息學科特色與優勢。現有2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覆蓋6個二級學科)、1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33個省部級重點學科,1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8個專業學位授權點,9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50個本科專業。2017年5月,學校ESI工程學學科排名進入全球前1‰;計算機科學學科排名上升至全球第85位,位列西部高校第一。全國第三輪一級學科評估結果中,“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全國排名第2,“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全國排名第4。

03.png

學校現有4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5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7個省部級基地,6個“高等學校創新引智基地”,先后承擔“863”、“973”、創新工程等1600余項重大、重點項目,2016年度,信息學部唯一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由我校承擔。

建校80余年來,學校先后為電子信息領域輸送了大量的高級人才。其中成長起了18位兩院院士,22位IEEEFellow;培養了歐洲科學院院士、著名納米技術專家王中林,“神五”、“神六”飛船副總設計師、“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總設計師楊宏等一大批行業領軍人物;走出了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柳傳志等一批知名的企業家;培育了科技部黨組書記王志剛、中國電科集團公司黨組書記熊群力、北京市副市長陰和俊等一大批政界精英,為國家建設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面向知識經濟和數字化時代,學校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為把學校建設成一所“特色鮮明、研究性、開放式、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大學”而不懈奮斗!

電子工程學院簡介

電子工程學院的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學院的雷達工程系,1952年由著名電子系統專家孫俊人、畢德顯為代表的電子專家組建。1980年將DZDK專業、雷達工程專業合并為電子工程專業,加上原有的信息工程、以及新建的自動控制和工業自動化專業組建為電子工程系。19939月,由電子工程系、電子工程研究所,電路計算機輔助設計研究所共同組建為電子工程學院。19996月由原電子工程學院、微波電信系和天線研究所合并組建成新的電子工程學院。

學院現有教職工345人,專職教師315人,其中,博士264人,占教師總人數的84.1%。教授100名,副教授及高工154名,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特聘教授7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人,省百人計劃人才6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26人,博士生導師134人,碩士生導師247人。學院現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1個,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2個, 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教育部教學創新團隊”2個。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900余人,博士和碩士研究生3012人。學院現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個,碩士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0個,碩士專業學位招生領域1個,本科專業5個。在2001年和2007年的教育部學科評估中,國家重點二級學科信號與信息處理電路與系統均排名第一,國家重點二級學科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名列前茅。在2012年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的第三輪學科評估(2009-2011年)結果中,我院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兩個一級學科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水平。其中,信息與通信工程排名第2,電子科學與技術排名第42016年,一級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入選國家一流學科建設行列。

學院現有2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雷達信號處理重點實驗室天線與微波技術重點實驗室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實驗室、超高速電路設計與電磁兼容實驗室、電子信息攻防對抗與仿真實驗室;1個國家級優秀教學基地:電工電子教學基地;1個首批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電工電子實驗示范教學中心;1個教育部天線工程中心,是培養掌握電子信息系統理論與設計方法的高層次人才基地。我院畢業的研究生主要在中電集團、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中船集團、民航、通信設備制造企業、通信運營商、知名外企等單位就業,就業率為100%

信息來源:人事處http://rsc.xidian.edu.cn/html/rcb/notice/2017/0918/2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