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人才培養出路多元化
近日,由我校杰出校友、亞馬遜首席科學家薄列峰博士帶領的團隊,歷時三年帶著Amazon Go刷爆了國內外社交媒體,引領了智能支付時代。在這種智能化的超市中,消費者只需要進超市并掃描手機上的Amazon App,選好自己中意的貨品放入購物車,在購物的過程中,消費者的身份和商品信息能夠在虛擬購物車中完成自動識別和結算,消費者完成購物后,直接走出超市就可以完成購物,不用在收銀臺前排長長的隊伍,等待結賬。消費者離開超市之后,系統會自動發送一張電子小票,包括所購商品的價格和信息。如果反悔購買某商品,只需要返回將商品放回貨架即可。Amazon Go實體零售店開設在西雅圖第七大道和Blanchard街的夾角處,Amazon員工正在參加內測中。預計在2017年的年初,向公眾開放。
移動支付顛覆了既有商品交易方式,那么這種 " 搶劫式 " 的 Amazon Go甚至連 " 交易感 " 都消滅了。Amazon Go 的亮點在于,用戶進入商店,穿過閘機的時候打開手機讓其識別,這時手機里的系統啟動,并隨時準備更新物品清單。在用戶拿走或放回物品的一瞬間,手機里的系統會自動更新清單。最后,用戶拿著物品滿意地離開,手機自動扣款。這種新型購物方式到底隱含了什么黑科技呢?就官方發布的視頻來看,技術亮點有三個:機器視覺、深度學習算法和傳感器融合。真正的黑科技就是簡單輕松地實現功能的同時,還要讓使用者感覺不到背后科技的存在,Amazon Go將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和傳感器融合服務于平民老百姓,是互聯網+AI應用的典范。
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呈現人才培養出路多元化,因材施教學生的特長設定研究方向。本實驗室培養出了少將羅二平,“長江學者”張艷寧,“長江學者”石光明,國家“973”項目專家李小平,蒜泥科技創始人楊少毅等“多專多能”型人才。
薄列峰博士,現任亞馬遜首席科學家, 2002年9月師從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焦李成教授,于2007年12月獲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大規模核機器學習研究》入選2010年全國百優博士論文。隨后薄列峰博士前往美國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分別于 2008-2010在芝加哥Toyota技術研究所,2010-2012在華盛頓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薄列峰博士在其主要研究領域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以及機器人學取得眾多成果。在該領域國際頂級期刊和會議中發表文章50余篇。并應邀成為眾多國際會議的委員會成員,包括NIPS, CVPR, ICCV以及ECC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