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電舉辦首期“求是歷程:對話教授”系列活動------做合格的研究生
西電舉辦首期“求是歷程:對話教授”系列活動
------做合格的研究生
3月29日晚,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工作部和電子工程學院共同主辦的首場“求是歷程:對話教授”活動在新科技樓1702會議室舉行,主講嘉賓電子工程學院院長廖桂生教授與20余位研究生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研究生工作部、電子工程學院、通信工程學院相關負責人參加活動。
廖桂生教授從何為“合格”講起,教導同學們要在鉆研學術的同時,注重自身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做一名“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研究生。廖桂生教授從樹立遠大目標,培養科研能力,建立信心與興趣三個方面,鼓勵同學們以堅韌的毅力對待科研,同時要求同學們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強身健體,“沒有好的身體狀態,一切都是空談”。

同學們圍繞研究生理論科研與實踐能力、在校學習和名企實習、體育鍛煉、求職導向等方面的問題展開了討論。廖桂生教授結合自身學習經歷、教學科研經驗和人生閱歷,與同學們分享了對這些問題的理解,并提出參考建議。
“好多同學發現,畢業后找工作和平時學習的方向好像關系不大,研究生大小論文與平日的科研也沒什么聯系,想請問老師平時做科研與項目的意義是什么?”電子工程學院研究生吳修治同學這樣問到。“論文是源于項目而高于項目的,平時所做的科研其實和我們的論文以及工作有著很大的關系。”廖桂生教授回答說,“首先知識是需要積累的,其次是平時的科研項目極大的鍛煉了我們的動手能力,團隊協作也提高了我們交流溝通的能力,論文和專利也是個人能力的體現,這都對我們今后找工作有幫助。”
“面對在學校做項目搞科研和在知名企業做實習生該如何選擇?”研究生二年級同學提出這樣的疑問。“這二者各有利弊。優秀的企業會本著培養優秀的工作人員來培養一個研究生,而更多的企業是以利益為主導的,招聘實習生更偏向于用人而不是培養。” 廖桂生教授回答說,“這一點研究生院做的更好一些,在學校做項目遇到問題可以請教導師、師兄師姐,和周圍同學探討交流,一點一滴積累,能力也就慢慢的上來了。”
“為了達到廣泛學習的目的,除了學習專業知識外,還要學習很多課外的知識。那么該如何做到廣泛涉獵呢?”研一起步加入科研項目的位翠萍同學這樣問到。“并不是把所有的都學完就能做出東西來,正確的學習方式是在做科研的過程中學習。” 廖桂生教授為大家舉例,“比如,當你遇到矩陣方面的問題,就去學習矩陣相關知識,遇到軟件方面的問題,就去學習這個軟件。什么不懂就去學什么,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你的知識面也就會越來越寬廣了。”
當有同學問到平時科研學習時間很長,很難堅持體育鍛煉的時候,廖桂生教授結合自身經歷提出 “其實這個很簡單,首先要知道身體是所有一切的基礎,健康是排在首位的那個一,而科研成績等等就是一后邊的那些零。每天至少需要抽出一個小時時間進行鍛煉,可以一邊散步一邊思考問題。我上學時候經常跑步,邊跑步邊思考一些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這是合理利用自己時間的一個體現。其實學習和科研和跑步時一樣的,總會遇到困難。跑四百米最后一百米總是最難熬的,科研也是,總會遇到瓶頸讓你覺得很受挫,咬咬牙堅持下去,你就成功了。”
一個多小時的交流會上,廖老師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做了耐心細致的回答,現場不時傳來陣陣歡笑與掌聲。據悉,“求是歷程:對話教授”系列活動,旨在培養研究生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其科研能力與溝通交流能力,解決研究生們生活和學習上的困擾,為廣大研究生和導師提供對話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