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蘭王爽入選國家第二批“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
西電新聞網訊 近日,中央組織部辦公廳正式公布了第二批“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名單,西電電子工程學院青年教師杜蘭、王爽2位教授入選,將獲得國家經費支持,用于開展前瞻性、預研性自主選題研究。
“萬人計劃”全稱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2012年9月正式啟動,由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統一領導,計劃用10年時間遴選支持1萬名左右的本土高層次人才。“青年拔尖人才”計劃面向國內優秀青年人才,由中組部牽頭分期分批組織實施,重點培養支持國內35周歲以下的優秀青年人才。
據悉,此次青年拔尖人才計劃全國共有354人入選(自然科學類278人,哲學社會科學、文化藝術類76人),陜西高校共有11人入選。至此,我校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人數增至3人。
相關鏈接:
杜蘭,女,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首批“華山青年學者”。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獲國際無線電聯盟(URSI)“青年科學家”稱號、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十三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陜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稱號、西安市第四屆“青年科技人才獎”。兼任IEEE會員、中國電子學會會員、陜西省電子學會理事、“雷達學報”編委,近年來應邀在多個國際國內會議中擔任分會主席、TPC Member等職務。從2002年起從事雷達目標識別領域的研究工作。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在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做博士后訪問研究,主攻貝葉斯機器學習理論。主持完成和在研10余項科研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軍口863、總裝GFYY、GFYY基金等,多個項目在評審中獲得“優秀”。窄帶目標分類方面的研究成果已應用于我國多部型號雷達。創新性成果以第二發明人獲得2015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在IEEE Trans. SP、JMLR、ESWA、IEEE Trans. GRS、NIPS等國內外期刊、知名國際會議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發表論文60余篇,SCI他引100余次,獲得國家/國防專利授權20余項。
王爽,女,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首批“華山青年學者”,電工電子國家級示范中心主任,智能信息處理研究所副所長。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被評為“陜西省青年科技新星”,并獲“陜西青年科技獎”,是陜西省智能科學與技術教學團隊負責人。美國工程技術學會西安分會(IET Xian Network)執行委員會委員,陜西省自動化學會控制理論及應用專委會委員,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中國計算機學會高級會員,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會員,IEEE Trans. GRS、IEEE JSTARS等國際期刊審稿人,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西北賽區評委,“華為杯”中國大學生智能設計競賽評委。先后主持和參與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WQZB預研基金、“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GFYY項目、WQZB探索項目、國防基礎科研、J***計劃和高分對地觀測系統等項目,研究成果獲省部級科技獎勵一等獎2 項,獲得陜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 項,作為第1 發明人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30 項,合作發表論文SCI檢索25 篇,EI 檢索39 篇,合作出版專著4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