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智能感知與計算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獲批為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近日教育部發文正式立項建設17個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智能感知與計算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獲得教育部立項建設,為我校在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領域再創佳績。截至目前,教育部共立項建設20個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計劃旨在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加強與國外高水平大學合作,建立教學科研合作平臺,聯合推進高水平基礎研究和高技術研究,提高創新人才培養質量,提升高校原始創新能力和國際學術聲譽,加速世界一流學科和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實施該計劃是國家加快教育改革開放、提升高等教育質量的戰略行動,也是促進和深化高校科技國際合作的有力舉措。
智能感知與計算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培育歷程:從2006年被批準為國家“111”計劃創新引智基地。2011年獲批教育部“長江學者”計劃創新團隊,2012年獲批陜西省首批科研創新團隊,2012年秋成立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國際智能感知與計算研究中心”。2013年該中心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成為我校首個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2013年,依托國際智能感知與計算研究中心,由我校牽頭,聯合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成立“大數據智能感知與計算協同創新中心”并入選“陜西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2014年經教育部批準建立國家“2011”信息感知協同創新中心。荷蘭萊頓大學和英國諾丁漢大學在類腦計算領域居世界領先地位,我校和兩校從2006年開始合作研究長達十余年,并聯合申請得到歐盟第七框架計劃的支持。經過3年多的培育,國際聯合實驗室面向國際學術前沿和國家經濟主戰場,以學科創新引智為手段,在該領域不斷追求創新,取得的多項研究成果提升了該學科的國際競爭力。
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計劃旨在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加強與國外高水平大學合作,建立教學科研合作平臺,聯合推進高水平基礎研究和高技術研究,提高創新人才培養質量,提升高校原始創新能力和國際學術聲譽,加速世界一流學科和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實施該計劃是國家加快教育改革開放、提升高等教育質量的戰略行動,也是促進和深化高校科技國際合作的有力舉措。
智能感知與計算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培育歷程:從2006年被批準為國家“111”計劃創新引智基地。2011年獲批教育部“長江學者”計劃創新團隊,2012年獲批陜西省首批科研創新團隊,2012年秋成立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國際智能感知與計算研究中心”。2013年該中心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成為我校首個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2013年,依托國際智能感知與計算研究中心,由我校牽頭,聯合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成立“大數據智能感知與計算協同創新中心”并入選“陜西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2014年經教育部批準建立國家“2011”信息感知協同創新中心。荷蘭萊頓大學和英國諾丁漢大學在類腦計算領域居世界領先地位,我校和兩校從2006年開始合作研究長達十余年,并聯合申請得到歐盟第七框架計劃的支持。經過3年多的培育,國際聯合實驗室面向國際學術前沿和國家經濟主戰場,以學科創新引智為手段,在該領域不斷追求創新,取得的多項研究成果提升了該學科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