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十年再捧優勝杯 西電全國挑戰杯競賽獲佳績
西電新聞網訊(通訊員 朱文凱 朱偉)11月20日,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全國學聯、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廣東工業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聯合承辦的第十四屆“挑戰杯”中航工業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學術作品競賽終審決賽在廣州落下帷幕。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共提交6件參賽作品,其中2件獲國家一等獎,3件獲國家二等獎,1件獲國家三等獎,并捧得“優勝杯”。這是西電自2005年捧得“優勝杯”后,時隔十年再次捧得。
學校領導與我校“挑戰杯”參賽師生合影
決賽期間,校黨委副書記龍建成到廣州看望了參賽師生,到比賽現場參觀了科技作品展覽,并與參賽師生進行了親切的交流。通信工程學院盧朝陽教授、裴慶祺教授,電子工程學院王新懷副教授,機電工程學院趙建教授,人文學院夏永林教授現場指導學生參賽。中央電視臺等各級媒體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選送的參賽作品給予了報道。
龍建成參觀科技作品展覽并與“基于BLE室內急救多模式信息交互老年醫療輔助平臺”團隊合影
龍建成參觀科技作品展覽并與“睿眼隨行—眼球腦電波協同控制的漸凍人輔助輪椅”團隊合影
龍建成參觀科技作品展覽并與“基于移動智能終端的維吾爾語和藏語手寫識別輸入法”團隊合影
共青團陜西省委副書記徐永勝與我校參賽師生合影
校團委書記朱文凱(左二)代表學校在閉幕式上領獎
中央電視臺采訪我校參賽學子王博同學
與此同時,學校充分利用競賽平臺,組織推介學生參賽項目,促進參賽項目的落地轉化。電子信息組的5個參賽項目參加了創新創業交易會并在“中國青創板”掛牌,其中“基于BLE室內急救多模式信息交互老年醫療輔助平臺”項目團隊與南方醫科大學科技園達成了投資孵化協議并進行了項目簽約。四名同學入選在香港科技大學舉辦的國際大學生創新創業峰會,與來自香港地區及國外多所高校近200名師生進行了交流。
參賽項目團隊與南方醫科大學科技園進行項目對接簽約
參賽學子代表參加國際大學生創新創業峰會,與團中央學校部部長杜匯良合影
據介紹,此次西電選送參加全國終審決賽的6件作品,從學校25、26兩屆“星火杯”科技競賽的5000余件作品中選拔產生。學校經過跨學院、跨國籍、跨學科學生交叉組隊的方式,培育了92支“挑戰杯”候選團隊。在近2年的時間里,各團隊持續創新,逐步完善作品,保證了參賽作品的數量和質量。在本次全國“挑戰杯”競賽籌備和申報階段,學校黨委和校領導高度重視,各單位大力支持,特別是得到了通信工程學院盧朝陽教授、裴慶祺教授,電子工程學院楊剛教授、王新懷副教授、于昕副教授,計算機學院付少鋒副教授、經濟與管理學院杜躍平教授、黃麗娟老師,人文學院夏永林教授,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謝楷副教授等校內教師,以及共青團陜西省委農工部部長魏延安、武功縣電子商務辦公室副主任陳其輝等校外教師的悉心指導,這充分調動了同學們備戰“挑戰杯”的積極性。經過前期的精心組織和準備,學校團委通過省賽選拔、培訓、輔導,最終確定6件參賽作品,并在國賽終審決賽籌備期間,邀請了十余名校內外專家對國賽參賽團隊進行了12次指導和6次模擬問辨,保證了參賽團隊在終審決賽期間能夠從參賽作品的先進性、創新性及實用性等方面進行高水平的作品展示和項目介紹。
“基于動作序列識別的交互式舞臺特效伴侶系統”項目展區及團隊合影
“穩穩的幸福-仿生自平衡和視覺穩像抗暈船系統”項目展區及團隊合影
“縣域電商在西北地區的發展研究—基于陜西省武功縣調研的實證研究”項目展區及團隊合影
據悉,“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學術作品競賽被譽為當代大學生科技創新的“奧林匹克”盛會。本屆“挑戰杯”競賽吸引了全國2000多所高校,200多萬大學生直接參與,是國內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影響范圍最廣的大學生綜合性科技創新賽事。經過各學校和各省區層層選拔,最終有528所高校(含香港高校10所、澳門高校3所)的1569件作品參加全國決賽,其中318所高校的783件作品進入終審決賽。作品分自然科學類和哲學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作品涵蓋了機械與控制、信息技術、能源化工、生命科學、數理等學科;哲學社會科學類作品涵蓋了法律、哲學、社會、管理、經濟、教育等學科。
獲獎名單:
1.基于移動智能終端的維吾爾語和藏語手寫識別輸入法
獲獎等級:國家一等獎;
參賽學院:通信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微電子學院;
參賽作者:李克、侯伯、郝珍珍、次仁旦增、帕提古麗;
指導老師:通信工程學院 盧朝陽 教授。
2.“睿眼隨行”眼球腦電波協同控制的漸凍人輔助輪椅
獲獎等級:國家一等獎;
參賽學院:電子工程學院、通信工程學院;
參賽作者:朱翊、張鵬、毛經緯、馬璁、徐凱、朱書琪、郭燕芳、耿靜妍;
指導老師:電子工程學院 于昕 副教授。
3.基于BLE室內急救多模式信息交互老年醫療輔助平臺
獲獎等級:國家二等獎,智慧城市專項賽國家一等獎;
參賽學院:通信工程學院、網絡與信息安全學院、計算機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國際教育學院;
參賽作者:王博、馮小川、宋佩陽、楊林、趙穎、孫玉潔、周威、Madakdandi Yves;
指導老師:通信工程學院 裴慶祺教授。
4.光影隨行—基于動作序列識別的交互式舞臺特效伴侶系統
獲獎等級:國家二等獎;
參賽學院:電子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參賽作者:劉禹、王浩然、馬若楠、孫其功、范越、馬保、李康;
指導老師:電子工程學院 楊剛教授。
5.方興未艾:縣域電商在西北地區的發展研究——基于陜西省武功縣調研的實證研究
獲獎等級:國家二等獎;
參賽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通信工程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
參賽作者:段雨佳、徐倩、尚俊吉、李澤健、尚鳴、孫雯、宋錚;
指導老師:經濟與管理學院杜躍平教授、黃麗娟老師,共青團陜西省委農工部部長魏延安,武功縣電子商務辦公室副主任陳其輝。
6.穩穩的幸福—仿生自平衡和視覺穩像抗暈船系統
獲獎等級:國家三等獎;
參賽學院:電子工程學院、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
參賽作者:陳安沛、童澤坤、李肖、張慧良、孫利濱、陳國軍、劉曜;
指導老師:電子工程學院 王新懷副教授,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 謝楷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