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組織我校學生參加首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通知
各學院、相關單位:
根據《教育部關于舉辦首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通知》(教高函〔2015〕4號)和《關于做好首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通知》(陜教高辦〔2015〕24號),我校決定組織學生參加首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現就有關組織工作通知如下:
一、大賽主題
“互聯網+”成就夢想,創新創業開辟未來。
二、大賽目的與任務
“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激發大學生的創造力,培養造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推動賽事成果轉化,促進“互聯網+”新業態形成,服務經濟提質增效升級;以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推動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引導高校主動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切實提高高校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
三、組織機構
為保證此次競賽取得圓滿成功,學校成立競賽領導小組:
組 長:鄭曉靜
副組長:李建東 龍建成
成 員:郭寶龍 劉豐雷 姬紅兵 秦 榮 肖 剛 朱紅星
朱文凱 郭 濤 趙韓強 李勇朝 蘇 濤 崔江濤
李團結 李平舟 王益鋒 楊有龍 夏永林 馬 剛
顧 新 張進成 梁繼民 王松林 梁燕萍 王林雪
宋寶萍
競賽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教務處。
四、參賽對象及條件
(一)參賽對象。我校在校大學生、畢業5年以內的畢業生(包括本專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可報名參加。每個參賽團隊成員不少于3 人,可指定一名項目負責人;在校大學生團隊可配備1名指導老師。
(二)參賽條件。
大賽分為創意組和實踐組。
1.創意組參賽條件:申報人是團隊負責人或創業企業法人,為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不含在職);團隊尚未正式注冊或注冊時間晚于2015年5月1日。
2.實踐組參賽條件:申報人是創業企業法人,為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不含在職)或畢業5 年以內的畢業生;創業企業在2015 年5 月1 日前已注冊。以創業團隊為單位報名參賽。允許跨學院組建團隊。
五、參賽項目要求
大賽采用自主命題。參賽項目要求能夠將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行業產業緊密結合,培育產生基于互聯網的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新模式,以及推動互聯網與教育、醫療、社區等深度融合的公共服務創新。主要包括以下類型:
(一)“互聯網+”新業態:基于互聯網的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創新創業項目,優先鼓勵人工智能產業、智能汽車、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互聯網金融、線上線下互動的新興消費、大規模個性定制等融合型新產品、新模式;
(二)“互聯網+”技術支撐平臺: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創業項目。
(三)“互聯網+”傳統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傳統產業(含一二三產業)領域應用的創新創業項目;
(四)“互聯網+”公共服務:互聯網與教育、醫療、社區等結合的創新創業項目;
六、提交材料
(一)匯總表(見附件1,一式一份)。
(二)項目推薦表(見附件2,一式三份)。電子版為PDF文件,大小不超過30Mb。
(三)展示視頻。時長為1分鐘,格式不限,大小不超過1G。
七、校評方式及環節
校級初賽采用會評方式。具體方式如下:
(一)第一輪:初審
競賽專家組根據所提供的有關材料進行評比打分,評選出前50%的參賽隊進入第二輪比賽。
(二)第二輪:答辯
要求參賽隊伍進行現場答辯,展示項目有關內容,回答評委提問。項目展示內容主要包括產品/服務介紹、市場分析及定位、商業模式、營銷策略、財務分析、風險控制、團隊介紹等。可展示產品實物。答辯要求語言表達簡明扼要,條理清晰。
八、獎項設置
競賽設一、二、三等獎,其中:一等獎比例不高于參賽隊總數的10%,二等獎不高15%,三等獎不高于25%。學校將擇優推薦參加省級復賽。
九、報名及有關要求
(一)所有報名的參賽團隊需通過全國大學生創業服務網(http://cy.ncss.org.cn)、大賽APP或大賽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微信公眾號:大學生創業服務網)進行網上報名,報名截至7月31日。
(二)請各學院、單位于8月17日(星期一)前將有關材料報送至競賽領導小組辦公室。
創意組報名咨詢:黎老師 胡老師(教務處);電話:81891766
實踐組報名咨詢:朱老師(校團委);電話:81891748
材料報送地址:經濟與管理學院實訓基地 信遠2區325 聯系人:李老師;電話:81891360
電子版材料發送地址:miracle0409@163.com
附件:1.“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推薦項目匯總表
2.“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創意組項目推薦表
3.“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實踐組項目推薦表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015年6月30日
教務處文件鏈接:http://jwc.xidian.edu.cn/2j-ce-nry.jsp?urltype=news.NewsContentUrl&wbtreeid=1012&wbnewsid=3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