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實推薦農業現代化,提高國民經濟競爭力”的十八大精神學習報告
4月18日,電子工程學院新報告廳,我院邀請人文學院韋統義副教授為我院青年教師及研究生作了題目為“扎實推薦農業現代化,提高國民經濟競爭力”的十八大精神學習報告。電子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徐克、副書記張海戰、副院長黃平寧以及電子工程學院青年教師與研究生代表共一百余人聽取了報告。
在報告開始,韋統義首先介紹了中國歷史上秦漢、兩宋、明清時期的農業發展與社會發展的概況,可以發現農業大發展時期就是綜合國力提高的時期,因此推動社會發展的關鍵是農業技術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而言,農業是支持我國工業化的提款機。中國人口多、人均可用耕地少,農業的發展必須以精耕細作為主要方向。因此十八大對中國農業現代化提出戰略安排。從國家發展戰略層面,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在講到我國農業發展的薄弱之處時,韋統義講到,農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包括:農業勞動生產率低;農業生產規模小,生產集中度低;農業過密化問題突出;農業產業化水平低。因此,十八大提出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提高國民經濟競爭力,并提出了以下主要舉措:明確農業現代化的主要內容;大力發展農村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提高農民人力資本;加大國家對農業科技領域投入力度;加大農村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進農村城鎮化;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提高國民經濟競爭力。
我院青年教師、學生表示,通過學習報告,深入了對十八大精神與我國農業發展情況了理解。在報告結束時,聽眾們對韋統義老師報以熱烈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