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創新的未來”主題報告會走進西電
西電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曉輝 朱文凱)2009年10月19日下午,李開復博士“創新的未來”主題報告會在西電新校區大學生活動中心舉行。本次活動由計算機學院和校團委共同主辦,計算機學院馬建峰教授出席,王衛東副書記主持,近五百名學子參加。
李開復博士通過“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方面闡釋了自己離開Google,創立“創新工場”的原因,以及其透過中國市場看到的其中潛在的機遇與挑戰。所謂“地利”即中國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用戶的增長、用戶群的差異、中國風險投資巨幅成長的中國現狀造成的風險投資很多、天時投資不足所帶來的機遇和需求。所謂“天時”即掌握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以及云計算的機遇;而“人和”則是涌現出的大批幫助新型中國成長的創業者,三者結合成為創新工廠成立的基石。
李開復博士對蘋果和Google公司天時投資所帶來效益的展示,對美國和日本電子商務發展的分析,讓同學們有了更直觀和生動的認識。
李開復先生通過自己對過去和未來創業者的大膽預測,認為未來的主導創業者將是本土優秀的企業者,這就是他創辦創新工場的原因之一。又具體闡述了開辦“創新工場”的目的、運行模式以及創新工廠在運營支持、資源共享、創意機制等方面的巨大優勢,并希望大家踴躍的加入創新工場這個創業者的“黃埔軍校”。
李開復先生通過他的朋友郭去疾(lightinthebox.com的創始人)講述創業之路,證明了“創新工場”的可行性與可操作性。
報告會后,李開復博士與學生進行了現場的互動交流。當學生問到其在美國的求學經歷對于自己創新精神、商業運作、評估能力的影響時,李開復談到:“那個時期的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如今中國的互聯網形勢給所有有創新意識的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當有學生問起加入創新工場應具備怎樣的能力以及對于當代大學生有何指導建議時,李開復博士談到:“加入創新工場應具備非常強的編程能力,當代大學生應該發揚前幾代學長學姐的鉆研和進取精神,勤苦治學,腳踏實地,踐行自己心中的創意和想法。”
在回答學生關于如何克服大學學習的浮躁心理時,李開復博士談到“大學生應該懂得大學是通過學習,學習到學習能力,不能因急功近利思想和快餐文化影響而輕視文化課程學習”。李開復博士還耐心回答了學生關于大學如何交朋友,如何進行綜合素質拓展等方面的問題。
本次“創新的未來”報告會,是計算機學院“IT文化交流盛宴”系列活動之一,同時也是校團委“青年先鋒論壇”主題講座活動之一,對于開拓學生知識視野,明晰學生成才目標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