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晰辦學理念 狠抓教學質量 增強創新能力
明晰辦學理念 狠抓教學質量 增強創新能力—— 記“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電子工程學院
我校電子工程學院前身是1952年由以孫俊人、畢德顯為代表的著名電子專家組建的雷達工程系。目前有5個本科專業、6個博士點、11個碩士點。有職工272人,有3600余名在讀本科生和2000余名在讀博士碩士研究生。校友中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8位院士。長期以來,電子工程學院領導班子明晰辦學理念,明確學院發展目標,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以學科建設為龍頭,著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注重提高科研創新能力,在學校黨委和學校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全院師生共同努力,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堅持“辦好學院以教師為本,辦好教育以學生為本”,學院總體實力不斷增強
電子工程學院以保持和提高本科教學質量為立院之本,以搞好研究生教育和科研工作為強院之路,堅持“辦好學院以教師為本,辦好教育以學生為本”,形成了學生“學會做人、學會選擇、學會思考、學會負責”的全面發展的教育平臺,以及教職工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和諧氛圍。
強有力的師資隊伍是學院發展的根本動力。長期以來,學院一直將師資人才培養作為頭等大事,積極引進、培養、激勵、扶持人才。在西部條件相對落后的情況下,保障了師資隊伍的持續發展。目前學院有中科院院士保錚教授、國家教學名師梁昌洪、孫肖子教授,有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2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11人。有國家教學團隊兩個,教育部創新團隊一個,教育部教學創新團隊兩個,校特聘教授6人、校學科學術帶頭人26人、博士生導師55人。教師中博士學位比例為57.6%。近三年引進高水平博士40余名,為學院的持續發展儲備了充足的人力資源。
學院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加強國際學術交流,積極開拓教師的國際化視野,促進教師向國際學術平臺邁進。近年來,派出出國留學、訪問學者140余人次,目前有國際相關領域知名學者24人兼任學院客座教授。
學院的人才優勢、專業建設優勢鑄就了學科建設的明顯優勢。目前學院有信號與信息處理、電路與系統、電磁場與微波技術三個國家重點學科,這三個國家重點學科均是國家長江學者設崗學科,均設有博士后流動站。
狠抓教學質量,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
學院緊扣國家發展需要,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為提高學生的基礎理論水平、綜合設計與工程實踐能力,改革教學方法,引入新理論和新技術。在兩個國家教學名師和兩個國家教學團隊的示范帶動下,教學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績。近年來學院獲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14項。目前學院有兩個國家特色專業,兩個省名牌專業、有四門國家級精品課程、一門國家級雙語示范課程、九門省級精品課程。五年來本科教學指標體系考評均為全校第一。
教材建設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97年以來,電子工程學院專門組織編寫出版了電工電子類教材和教學參考書共15個系列87部教材。其中54部教材分獲國家、省、校獎勵,4部入選國家級“十五”規劃教材,16部入選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
加強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學院積極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工程能力,促進和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國家級電工電子教學基地和國家級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在學生的培養中發揮了突出的作用。學院還與企業建立了密切的聯系,在20余個國營大中型企業中建有實習基地。
學院從本科階段就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促使優秀人才快速成長。學院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參加各種競賽。近三年學生獲美國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5項,二等獎4項;全國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全國電子設計競賽一等獎5項,二等獎3項,全國程序設計競賽、英語競賽、挑戰杯科技競賽等均有突出表現。近三年本科生獲省級以上獎勵150余項。碩士博士生培養成績突出,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兩篇,獲提名兩篇。
電子工程學院長期以來注重教學質量,確保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目前每年本科招生約1000人、碩士研究生招生約650人、博士研究生招生約100人。在今年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仍在95%以上,并且維持了較高的就業質量。五年來本科生一次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保持在43%以上,畢業生中黨員比例保持在33%以上。博士和碩士畢業生就業率保持100%,畢業生中的黨員比例保持在60%以上。
良好的教育質量為學院贏得了聲譽。杰出校友中有保錚、王越、包為民、張堯學為代表的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7位院士;有崔鐵軍等為代表的青年學者;有王革、吳楓等為代表的IT精英;有柳傳志、左群生、張秉軍為代表的企業家;有北京市副市長茍仲文,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張堯學等青年干部。
以加強創新團隊建設為重點,科研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際國內形勢發展的迫切要求,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歷程中,高校擔負著重要的責任。學院有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6個陜西省重點實驗室。有國家級“111”創新引智基地、教育部天線工程中心。其中,雷達信號處理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和天線與微波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在國家最近的評估中被評為優秀。電子工程學院智能信息處理團隊入選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十五”期間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3項、省部級獎勵49項。五年來,學院承擔有國家“863”、“973”科研任務13項、自然科學基金和GFYY任務197項。五年來發表三大索引論文2465篇,累計科研項目855項、經費到款25224萬元,其中,2008年科研經費到款7224萬元,三大檢索論文827篇,申請專利18項授權專利5項。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電子工程學院形成了健康向上、團結和諧、共同奮斗的良好氛圍,2006年被評為陜西省師德建設先進集體和陜西省高等學校先進基層分黨委,2007年被評為陜西省先進集體,學院電子工程研究所2007年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學院鞏固和發展了軍事電子信息專業方向,拓寬了民用電子信息技術專業領域,完善和提高了教學體系,傳承和創新了育人體系。這些都離不開學校領導的指導、支持和全院教職工的辛勤工作。電子工程學院全體教職工將為進一步實現研究型學院、和諧學院的目標而繼續努力。(電子工程學院分黨委供稿)
西電科大報 2009年10月10日
http://www.xde6.net/view-21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