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工程學院赴湖南長沙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通訊員 張偉 李書瑤)為追溯黨的光輝歷程,傳承西電紅色基因,提高思想認識和身份認同,8月24日至26日,電子工程學院組織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赴湖南長沙開展“學思踐悟偉大真理·賡續傳承紅色血脈”社會實踐活動。
真學:以史鑒今,砥礪前行
“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舊址的大禮堂內,馬克思主義學院楊偉剛老師以《青年毛澤東的讀書觀》為主題在實地為隊員們開展一堂行走的思政課。楊老師講述了青年毛澤東求學讀書期間胸懷遠大理想,如饑似渴學習的經歷與故事,教導同學們讀書要做到讀前有志、讀中有感、讀后有思。
在國防科大的校史館中,實踐隊員參觀學習了展館里陳列各種珍貴的歷史文物、照片和檔案資料,實踐隊員了解國防科技大學的發展歷程和取得的豐碩成果,認識到學校在科技創新和軍事現代化方面的重要地位。實踐隊員張辰澤表示,自己將永遠珍藏這次經歷,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斷學習提升自己,將小我融入大我,把個人志向與國家發展緊密結合,跟隨前輩腳步與共和國同行。
為了解學習中國共產黨在湖南省的創建、抗日戰爭、改革開放等各個時期的重要經驗和故事,實踐隊來到湖南黨史陳列館,感受湖南作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的深厚歷史。懷初心,擔使命,在聆聽講解的過程中,實踐隊員學習了革命先輩們的英勇事跡以及黨的奮斗歷程,深刻感受到了黨成長發展歷程中的艱辛坎坷,更對黨領導下的中華民族所取得來之不易的成就感到深深贊嘆和崇敬。
真講:尊崇英雄,希冀未來
追尋紅色記憶,講述百年故事,實踐隊在歷史故地開展主題宣講。在新民學會舊址,電子工程學院2022級本科生王培倫同學講述了新民學會的由來和宗旨,介紹了毛澤東同志從“二十八畫生”嚶鳴求友到新民學會的奮斗故事,著重講解了“建黨先聲”新民學會的歷史意義和推動革命的重要作用,并對新時代西電青年如何繼承先輩精神、化炬成陽,從而砥礪前行提出了自己的理解。
“今天,電波中的紅色基因被代代銘記和傳承。”在李白烈士故居,電子工程學院2022級本科生李書瑤同學為實踐隊成員講述了李白烈士的生平事跡及主要貢獻。駐足在西電校友的故居中,實踐隊成員隨后組織開展“建設新時代西軍電,我有何為”的主題大討論,胡以涵同學說:“我輩青年一代正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每一個西電人都應該向李白烈士學習,爭做剛強不屈的白楊,牢固樹立遠大理想,在時代浪潮中力爭可為,延續并發揚‘求真務實、愛國為民’的西電品質。”
真感受: 信念如磐,初心如故
學習感悟促實踐,隊員們充分利用現場設備和西電資源“沉浸式”感受體驗。在湖南雷鋒紀念館的“說吧”留言亭和交互體驗廳里,隊員們紛紛留言,表達了對雷鋒烈士的崇高品質和無私奉獻精神的崇敬之情,堅定了自己服務社會、服務人民、奉獻青春的意志信念。雷鋒曾在日記中寫到,“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西電人也將在今后向雷鋒同志學習,讓雷鋒精神成為心中的一種標識,一種信仰,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璀璨的光芒。
李白烈士故居里,隊員們在原場地演繹紅色劇本《永不消逝的電波》。“今天我的角色就是以李白先生為原型創作的,在他曾住過的地方開展西電人自己制作的紅色劇本,更讓我‘入戲’了。”2022級本科生徐紹焜同學說,“演繹完《永不消逝的電波》,我不禁被李白校友的英勇無畏精神深深感動,哪怕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也絲毫不動搖。正是無數如李白烈士一樣的革命先輩的前仆后繼,才有了我們今天的新中國。”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唯有在精神上站得穩,站得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唯有踔厲奮發,讓流佳百年的紅色精神在新時代煥發光彩,才能不負歷史、不負時代。本次實踐,隊員們準備充分、積極行動、收獲滿滿,不僅做到了對紅色歷史的學思踐悟,更融入了對西電紅色基因的追溯與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紅色搖籃,哺育時代新人。電院學子將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苦練本領,勇毅前行,積極投身新時代建設,在巨大變革中把握機遇,在艱難險阻中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