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電院獲評全國教科文衛體系統“模范職工小家”稱號


(通訊員 劉昕雨近日,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全國委員會下發了《關于確認全國教科文衛體系統“模范職工之家”“模范職工小家”的通知》(教科文衛體工發[2023]14號),電子工程學院工會獲得全國教科文衛體系統“模范職工小家”稱號。

電子工程學院工會在學校工會和學院黨委的堅強領導下,以“紅色育人建小家,強軍報國促發展”的理念,扎根祖國西部,聚焦一流建設,探索創建“學習型、民主型、科創型”模范職工小家。分會注重理論學習和科學管理,營造厚植愛國情懷的小家氛圍,引領學院教職工做新時代“紅色育人、強軍報國、創新發展”的先鋒。近年來,學院分會獲批陜西省“模范職工小家”,多名學院教師獲陜西省“五一巾幗標兵”“師德標兵”“教學名師”等榮譽稱號。

聚力黨工共建,創建學習小家

電子工程學院工會始終注重黨建引領,以三個“聚焦”創建學習型小家,構建黨工共建、整體推進的和諧局面,強化對教職工的引領。一是聚焦思想引領,以黨的創新理論堅定信仰。以培育創建陜西省黨建工作“標桿院系”為契機,學院開展班子讀書班和教職工讀書分享會等,邀請專家作輔導報告,引導干部和教職工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領悟“兩個確立”,自覺做到“兩個維護”。二是聚焦作風引領,把穩教職工奮進之舵。組織教職工赴井岡山、延安、遵義和小布鎮等地追溯紅色校史,堅定理想信念;開展青年教師成長沙龍和學術論壇,邀請院士、國家級教學名師和大國工匠走進學院,在小家中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引導教職工緊扣國家戰略,矢志科技報國。三是聚焦文化引領,激勵教職工奉獻一流。凝練學院70余年的辦學特色,營造“立德、精業、創新、引領”文化氛圍,挖掘并報道學院數十年來各專業開拓者、學科建設者、突出貢獻者的事跡材料,制作學院學科專業建設者事跡匯編《闊步征程-一路走來的電子工程學院》,激勵全體電院人團結拼搏、奉獻一流。

注重科學管理,建設民主小家

電子工程學院工會不斷強化民主管理、民主參與和民主監督,著力打造民主型小家。一是民主管理,建立健全二級教代會制度。制定《電子工程學院教職工代表大會實施細則》,召開二級教代會審議學院崗位聘任考核方案、薪酬分配方案等涉及教職工切身利益的相關制度和重大問題。二是民主參與,組織教職工為學院發展建言獻策。學院教代會代表定期收集教職工意見建議,近年來,分會累計收取80余條有建設性的意見建議,向學校教代會提交學科建設、教育教學、國際化建設和民生方面的提案20余件。三是關愛職工,舉辦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組織教職工參加校級運動會、羽毛球團體賽、氣排球比賽、合唱比賽等均位列前茅;舉辦學院師生羽毛球賽、師生讀書分享會,為師生搭建友好交流的平臺;組織青年教師參加單身職工交友活動,與西工大、20所、39所、交大一附院等單位青年聯誼;組織開展困難職工慰問、暑期送清涼等,疫情期間為教職工配發口罩、防疫噴霧等。

依托學科專業,打造科創小家

學院工會凝聚全體教職工合力,著力打造“紅色育人、強軍報國、創新發展”的科創型小家。一是聚力一流建設成效顯著。學院支撐建設的國家一級重點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和信息與通信工程在全國第五輪學科獲評A+,電子信息工程等3個專業獲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二是探索構建厚植愛國情懷的電子信息類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體系。結合學科平臺,依托關鍵領域重大項目,教職工不斷引導學生厚植“筑夢軍工、科研報國”的愛國主義情懷,成為思想政治覺悟高、科研創新能力強的電子信息領域拔尖人才,近年來41%的碩博畢業生選擇中國電科、航天科技、等國家重點單位和華為等行業龍頭企業,參軍入伍12人。學院“電磁信息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獲批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三是不斷強化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構建愛才、敬才的環境,以學科發展為導向精準引才,依托大團隊、大平臺、大項目等精心育才用才,近年來,學院培育出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4人,國家級人才44人次,國家級青年人才16人次,省部級人才50人次,省部級青年人才18人次。四是落實“科創+”計劃助力鄉村教育振興。學院分會結合學科特色和優勢,幫扶蒲城堯山鎮翔村學校建設科創小屋,并協同校友企業,連續三年組織師生赴開展“科創+”暑期夏令營,助力鄉村教育振興。

電子工程學院工會將持續在一流建設中體現新擔當、展現新作為,做讓教職工滿意和信賴的“職工模范小家”。

責任編輯:趙彤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