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院電子技術教研室舉辦課程研討交流暨青年教師培訓會
(通訊員 王可言 方心)為切實提高電子技術相關課程教學質量,依托虛擬教研室,加強教學研究,凝聚和推廣研究成果,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2023年6月29日上午,電子工程學院電子技術教研室舉行了課程研討暨青年教師培訓會,學院教學副院長李龍、電子技術教研室黨支部委員及四門課程團隊教師等30余人參加,會議由電子技術教研室黨支部書記任愛鋒主持。
李龍首先介紹了電子工程學院虛擬教研室建設方案,以及由虛擬教研室黨支部引領各核心課程組成員所需完成的“七個一”基本建設目標。強調要利用好虛擬教研室平臺,開展研討交流,做“實”課程建設及探索人才培養模式。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科教融合、產教融合為導向,教學大綱要對標工程認證的質量體系要求,課程內容及知識點要對標學生能力提升要求,將理論教學與科研實踐和實驗教學有機融合,做好課程知識圖譜的構建。李龍肯定了電子技術教研室本次研討會暨青年教師培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射頻電路基礎》課程負責人趙建勛、《模擬電子技術基礎》課程負責人王新懷、《電路分析基礎》課程負責人劉海霞、《數字邏輯與微處理器》課程負責人任愛鋒分別從課程內容、課程教材、課程思政、教學方式、綜合案例、科教融合、產教融合、教師團隊以及一流課程資源等方面介紹了所負責課程的建設與未來規劃。李龍認真聽取了電子技術教研室四位課程負責人對相關課程建設情況的匯報,對課程建設過程中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并對課程建設中所存在的困難與問題逐一進行了回復。
培訓會邀請鄧軍教授以《射頻通信電路》課程為例,就“新工科”背景下的課程融合與課堂教學創新設計進行了教學示范。鄧軍首先從教學理念和目標、教學痛點與學情、教學方法與實施過程、課程思政內容創新等方面闡述了課程融合與教學改革的現狀和趨勢。隨后,鄧軍以課程內容中的“調頻振蕩器的原理與設計”為例,還原課堂場景,講述了直接調頻電路的原理,以及調制概念在電子信息領域的泛用性與通用性,并引導學生采用“明目的、列條件,找路徑”的工程思維方法。鄧軍的教學示范對教研室教師在授課中理論與實踐結合、課程思政引入等提供了參考。
最后,電子技術教研室各課程組教師針對課程大綱修訂、教學案例設計、教學資源建設、教材建設、知識點融合、新技術引入及數字知識圖譜建設等展開了熱烈討論與交流。任愛鋒總結本次研討交流及培訓會旨在以一流課程建設為目標,凝聚合力,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持續提高學院教師教書育人能力,達到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的目的。
通過本次研討交流,充分展示了電子技術教研室的教育教學改革成效,加深了一線教師對電子技術類課程教學的更深層次理解,激發了青年教師開展教學實踐及改革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