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校友動態
  • 全套22本,西電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專業87級校友杜少煒捐贈珍藏32年的本科課本

全套22本,西電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專業87級校友杜少煒捐贈珍藏32年的本科課本


“西電四年,感受到了學校老師和同學們家庭般的溫暖,在學習專業技能的同時學到了在遇到困惑時如何思考分析的方法,使我能正確處理工作和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感恩西電,感恩老師,感恩同學。”

近日,西電87級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專業校友杜少煒將他當年上學期間使用的相關教材捐贈給我校檔案館/校史館/博物館。

一、結緣

1987年,那時正是學校更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前一個年頭。這一年的六月,山西清徐縣徐溝中學的一位青年剛剛經歷了決定人生命運走向的一場大考——高考。鈴聲響起,放下握筆,18歲的青年此時心中如同這炎炎夏日一般,對自己未來的人生燃起了青春的火種。

七月末,高考放榜,隨后,喜訊悄然來到了山西這戶人家。杜少煒接到了西北電訊工程學院的一紙錄取通知書,他成為了西電87級電磁場工程系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專業的一名新生。

▲杜少煒錄取登記表(西電檔案館館藏)

八月,初入西安,此時的西北電訊工程還位于沙井村一帶,杜少煒懷揣著對未來無盡的憧憬,自此與古都結下了四年之緣。四年耕耘,大學時光荏苒,1991年杜少煒獲工學學士學位。

▲關于授予八七級(八九級大專起點)本科畢業生丁幼欣等1149人工(理、文) 學學士學位的決定(西電檔案館館藏)

對于母校的情結,成為了他一生最難以忘懷的情愫。2023年5月,杜少煒決定將自己大學期間學習的22本課本捐贈給學校檔案館,這批教材承載著杜少煒對母校無盡回憶,是他大學四年學在西電的最好見證!也是成就他人生的最好見證!

▲《微波器件與電器》

▲《電磁場與電磁波》

▲《微波技術基礎》

▲《電波傳播概論》

▲《電視原理與接收技術》

▲《電路的計算機輔助分析》

二、時代鑄就青年夢

時代造就了青年,杜少煒是幸運的。1958年學校緊隨國家號召,由塞外張家口西遷至古都西安,自此拉開了扎根西北辦學的序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西電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在改革開放政策的背景下,黨和國家重視教育,重視知識,重視人才。

▲當年搬遷西安的車票(西電檔案館館藏)

此時的專業設置,改變了以設備設專業的狀況,開啟了以學科設專業的新篇章。1979年成立電磁場工程系(六系),全校共設17個專業。截至1986年年底,全校共有10個系23個專業(物理系籌建中)。

▲1986年專業名稱(來源:《西北電訊工程學院校史(1947—1987)》)

1987年,學院以院長辦字第13號文件通知,經院領導辦公會議研究,決定抽調基礎部物理教研室、實驗物理教研室、化學教研室和六系電波研究室的全部成員成立物理系,代號為十一系。同時撤銷基礎課部建制。電路教研室暫由學校直接領導。

▲學校首屆博士生、第六屆碩士生畢業典禮會場。(西電檔案館館藏)

1987年,學校的各項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當時學校在舉行87屆畢業典禮,本屆畢業本科生877人,大專生178人。博士生錄取工作也落下帷幕,有12名碩士生被錄取為博士研究生。同年的八月,本科生和研究生開學典禮盛大開幕。

▲1978-1986年研究生招生、畢業人數統計(來源:《西北電訊工程學院校史(1947—1987)》)

學院為了紀念“五四運動68周年”和學校建校40周年(當時以1947年為校史的開端,后經對校史的不斷研究,明確學校的歷史起點應為1931年),舉辦了首屆大學生文化藝術節,主要活動內容為傳統教育型、學術型、文娛型三大類,這極大豐富了學生們的校園生活。 

▲西北電訊工程學院校慶40周年籌委會工作安排(西電檔案館館藏)

1987年7月和12月電子工業部和國家教委分別組織了優秀教材評選工作,學校有六種教材獲獎。其中《通信原理》(樊昌信、徐炳祥、詹道庸、吳成柯)和《計算微波》(梁昌洪)獲國家優秀教材獎,并同時獲電子部工科電子類優秀教材特等獎。

▲《通信原理》

▲《高等數學(上)》

▲《工程制圖》

▲《隨機信號分析》

▲《數字邏輯》

▲《大學生微型計算機操作指南》

另有五種教材獲電子部工科電子類優秀教材二等獎,這也從一個方面說明國家及學院對教材編寫這項工作的重視,說明杜少煒同志捐贈教材意義非凡。

三、教材以表青年志

翻開《計算機繪圖》這本教材,在書的扉頁,杜少煒寫下了“為什么”三個大字,這是一位求知若渴的青年對所學無盡的激情。

▲杜少煒捐贈《計算機繪圖》手寫筆記

▲《計算機繪圖》

書中,一筆一劃,記錄了這位青年,對于學習的專注。

▲杜少煒《高等數學(下)》手寫筆記

▲《高等數學(下)》

他所學習的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學科,是無線電電子學的一個重要領域,是電磁學理論應用于信息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目前,西電的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專業,已經走過六十三年的發展歷程,在國內外都有較大影響。

▲杜少煒《數學物理方程》手寫筆記

▲《數字物理方程》

“建校的初衷就是無線電技術”,為了秉持這一建校初衷,西電于1960年8月正式建立了“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學科。

此時的“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學科,開辦的專業有“信息論”、“天線與電波傳播”、“量子無線電”三個專業。后來,“量子無線電”專業實踐中受到條件的限制,如低溫設備費用很高,很難繼續辦下去,而且培養出來的人才在當時社會上的需要量也不多。在這種情況下于1963年學校決定撤消“量子無線電”專業,建立“微波技術”專業。

▲杜少煒《通信原理》手寫筆記

十年動亂,五系十六教研室在這次災難中受到了極大的損失,該室所屬的“信息論”、“天線與電波”、“微波技術”三個正在發展中的新專業,于1970年9月在“專業為設備服務”的指導思想下被撤銷了。

▲《天線的計算機輔助設計》

▲《衛星通信》

▲《高頻電路原理與分析》

▲《微型計算機硬件軟件及其應用》

1978年,撥亂反正工作全面展開。學校在拔亂反正后根據本院的情況開始進行恢復和整頓工作,積極開拓新的局面。學校決定恢復電磁工程學科,成立了六系,給電磁理論學的開創和發展創造了條件。1979年4月14日,電磁工程系(六系)在學校正式成立。后來六系的各級組織不斷健全,六系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1978年恢復高考后,學校開始招生。(西電檔案館館藏)

時至今日,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專業已是國家建設急需專業之一,也是國家級特色專業,一直是西電的優勢學科方向,擁有國內高校師資力量雄厚的電磁場與無線技術專業師資隊伍,擁有電磁場、天線、微波和電磁兼容四個方面最多人才群體。

▲《信號與線性系統分析》

▲《線天線理論與工程》

▲《天線原理》

擁有“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國家重點學科,“天線與微波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超高速電路設計與電磁兼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國內一流的實驗與科研條件,建有陜西省電磁場與無線技術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設有碩士點、博士點、博士后流動站,為國家重點學科和國家“211”重點建設學科。2019年入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2008年,“電波傳播與天線、通信工程、電磁場與微波技術”3個學科專業被確立為“十一五”國防特色學科專業。(西電檔案館館藏)

22本珍貴教材,見證了西電90余載的發展歷程。弦歌不輟,薪火相傳,在此,我們也向社會各界校友發出捐贈號召,將自己保存的上學期間的珍貴物品向學校檔案館捐贈,西電記憶為您永遠珍藏。

捐贈目錄 

參考資料:《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大事記(1931—2016)》(待出版)

責任編輯:趙彤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