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巡禮】在重大科研項目攻關中彰顯愛國情懷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五年來,學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學習貫徹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立德樹人,堅持改革創新,統籌辦學治校各領域、教育教學各環節、人才培養各方面的育人資源和育人力量,弘揚“又紅又專”育人傳統,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續寫人才培養“西電現象”新篇章。為進一步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加快構建具有西電特色的高質量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學校特開設“思政巡禮”專欄,集中展示各單位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創新的創新舉措、工作成效和典型經驗,供學習參考。
在重大科研攻關項目中彰顯愛國情懷
(通訊員 劉昕雨)電子工程學院繼承和發揚保錚等老一輩西電人“立德、精業、創新、引領”的精神品質,立足“祖國至上的家國情懷、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的培養目標,依托關鍵領域重大項目,將科研要素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引導學生厚植“筑夢軍工、科研報國”的愛國主義情懷,成為思想政治覺悟高、科研創新能力強的電子信息領域拔尖人才,打造科研育人的“電院現象”。
融會根與脈,營造好氛圍,引導師生賡續“科研強國”的精神品質
學院以建校90周年為契機,開辟“禮贊九秩、傳承初心”專欄,將學院專業建設者和校友事跡作為“三全育人”的鮮活教材、生動樣本,通過網站和微信公眾號發布《雷達工程教育的奠基人畢德顯》《頂天立地、求真務實的“雷達裁判長”保錚》《居高聲遠,躬身篤行—國家教學名師梁昌洪》《難忘激情燃燒的歲月—孫肖子》《電院84級校友張榮橋的家國情懷》等10余篇事跡材料,凝聚共識,激勵師生傳承老一輩西電人堅定信念、砥礪奮進、科研強國的情懷與擔當,團結拼搏,沖刺雷達、信息、電子工程的制高點。
在建黨百年之際,學院在學校發源地江西寧都小布鎮建立黨員教育基地,組織教師黨支部書記、教師預備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等赴江西井岡山開展“百年黨史、九秩西電”專題培訓;組織導師代表和研究生代表赴貴陽、遵義等地開展“重走初心之路,尋根九秩西電”社會實踐活動,探索“師生共育”。學院發布“尊師重道”和“師德師風”倡議書;邀請國家教學名師梁昌洪、孫肖子、段哲民等作課程思政示范講座,暢談科學精神、弘揚學術道德,強化學術自律和學術誠信,營造風清氣正的科研氛圍。
貫通源與流,支部建一線,引導師生面向國家戰略需求開展科研攻關
學院強化黨建引領,發揮學科優勢,探索依托大團隊、大平臺、大項目建立支部,引導師生緊扣國家戰略,甘坐板凳十年冷,潛心開展重點科研項目攻關。已試點建設集成攻關黨支部、電磁軟件攻關團隊黨支部和7個碩博貫通科研組黨支部,與中電29所綜合孔徑與天線技術研究部黨支部、上海交通大學微波與電路系黨支部、中航607所科技發展部黨支部等開展合作共建,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電子所支部于2018年獲批首批全國黨建樣板支部,2020年通過驗收,2021年天線所黨支部已被陜西省推薦至教育部參評全國第三批黨建樣板支部培育。“十三五”期間,學院教師獲國家科技獎勵5項,獲省部級科技獎勵23項,突破了電子對抗技術、戰略預警、先進天線與微波系統等卡脖子技術難題。
把握治與成,產學研融合,引導學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學院發揮研究領域專、綜合實力強的優勢,把學科特色優勢轉化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動能,加強產學研融合,推動師生在研究真問題、真的研究問題當中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引導學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依托8個國家級科研平臺、6個省部級科研平臺和2個省部級研究生產教融合聯合培養基地,學院開展科教協同育人,為學生參與高水平科研實踐提供良好平臺。“十三五”期間,學院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等重要項目500余項,累計到校科研經費超過10億元,累計培養博士研究生666名,科研項目培養覆蓋率100%,其中參與國家重大科研專項580名,參與率達到88%;累計培養碩士研究生4000余名,科研項目培養覆蓋率98%,其中縱向科研參與人數2600余人,參與率高達65%,國家重大科研任務對研究生培養的引領支撐作用進一步凸顯。
學院近年來累計投入612萬元建設開放實驗室、設置創新科研專項課題,重點面向本科生,支持和鼓勵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開展科技創新,培養“從0到1” 的原始創新精神,本科生深造率逐年遞增,2021年深造率達到61.4%。以“互聯網+”、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等大賽平臺培育和鍛造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近三年,學院本科生參加各項競賽中獲得國際級獎勵286人次,國家級獎勵149人次,省級獎勵1005人次。
依托雷達信號與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建設“畢德顯班”,對34名學生實施全方位、全過程指導,培養強信念、厚基礎、重實踐、勇創新的電子信息領域領軍人才。2021年,1802019畢德顯班獲學校“十佳標兵示范班”第一名,班級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獲國家級獎勵42項,省部級獎勵達119項。
學院通過“歡迎來電”宣講會、“新生研討”課堂、“學科導論”、研究生開學典禮等,引導學生將個人發展同國家命運緊密結合。建設學術年會、學術論壇、科學道德與學術誠信報告會等科研育人品牌,連續三年舉辦“最后一次支部會”,引導畢業生黨員把準青春航向,勇擔使命建新功。十三五期間,學院41%的畢業生選擇中國電科、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國防軍工單位和華為、中興等龍頭單位,34%以上畢業生選擇扎根西部。涌現出投身強軍,駐守艱苦邊遠地區47人;楊金喜(2020屆)等5人扎根基層到西藏、云南任選調生,周奇(2018屆)等18人主動到常年外派戈壁執行科研保障任務的軍工單位工作,為國鑄劍。2018級碩士段育松先后榮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和“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榮譽稱號。
九秩榮耀踐初心,奮進一流新征程。電子工程學院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承“立足西部、育人育才、強軍拓民、服務引領、團結實干”的發展思路,鞏固“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階段成果,不斷建好科研育人的基地,優化科研育人的評價,健全科研育人制度,形成科研育人合力,努力培養有責任、有擔當、有情懷的新時代電子信息領域拔尖創新人才,打造科研育人的“電院現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電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