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電波的時代光影 | 爭做智能分析領域的“創新發展拓荒牛”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黨委教師工作部/人力資源部以“砥礪家國情懷 書寫奮進故事”為主題策劃“紅色電波的時代光影”教師思政品牌,還原了不同時代西電人愛國為民的使命和初心,用紅色辦學歷史涵育家國情懷、時代擔當和科學家精神,激勵廣大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勇立民族復興潮頭,爭做“四有”好老師。
人物介紹
鄧成,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華山學者”領軍教授。2020年入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陜西省師德標兵。目前主要從事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模式識別等領域的研究工作。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已成為提升國家競爭力和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近年來,鄧成緊盯前沿、奮楫篤行,以堅韌不拔的毅力甘坐冷板凳,矢志核心技術攻關,在多模態信息智能處理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轉身,用實際行動講述新時代西電人爭做“創新發展拓荒牛”的故事。
爭做拓荒牛,要敏銳,更要堅定
2012年,鄧成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學,在那里,他接觸到一個新方向—多模態信息智能處理,憑借敏銳的洞察力,他認定這個全新的領域在未來科技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更加堅定了他的信心。當時已經30歲的他毅然放棄研究多年的多媒體信息隱藏方向,轉向這個極富挑戰的新領域。
回國后,他拿出“十年磨一劍”的定力和耐力繼續攀登人工智能的科技高峰。在別人看來很是枯燥的研究方向,他卻越研究越感興趣,將研究內容從多模態信息的分析理解擴展到認知推理。他帶領著團隊一步一個腳印,不斷突破,從一個點到多個點,從一個體系再到一個系統,實現了多模態數據從“看全”、“看清”到“看懂”的跨越。
鄧成講到:“我們當年從第一篇頂會文章沖擊開始,到我們團隊一年可以有十幾篇頂會文章,過程艱辛,異乎想象,不是常人能夠理解的。”
爭做拓荒牛,要辛勤,更要純粹
2012年,剛到紐約,鄧成就一頭扎進了實驗室,利用全部時間從一個算法、一篇文章開始學起,誓要把過去欠下的課程全部補回來。為了有更多的學習時間,他晚餐基本靠方便面打發,時常學習到凌晨兩三點才回住處。在訪學的一年中,他以跨模態相互檢索作為突破點,設計框架、模型優化、實驗驗證,每前進一步都充滿了艱辛。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憑著自己的努力收獲了同行的認可,訪學期間的研究成果被國際計算機視覺頂級會議ICCV錄用。“我覺得很純粹,我就是為了做這個事情,只要眼中有光、心中有火,再艱難再苦也都是值得的。”
純粹,不僅是科學研究的投入,更是理想信念的表達。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鄧成不畏研究過程的艱難,堅持科技報國,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鄧成認為,只有加快攻克技術上的難題,掌握最核心最尖端的技術,我們才能在人工智能領域上快人一步,搶占國際競爭中的先機。鄧成表示:希望我們的研究、我們的技術,能夠對國家人工智能戰略的實施落地,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爭做拓荒牛,要科研,更要育人
“板書是很累,但板書一步一步的推導對比PPT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容易理解課堂內容。”在2015年春季教學中,鄧成一個人承擔3個班的教學任務,由于堅持板書教學,帶完3個班的課程后,他整個胳膊都無法抬動,疼痛鉆心刺骨,但他首先想到的卻是學生。“我其實內心里面很欣慰,3個班的課時工作量很大,但不能因為工作量大就偷工減料,而是更要把全部的課上好,教師是一個崇高的職業,為了這個職業而不斷努力,我感到很幸福。”
學生眼里的鄧成,既是一位嚴師,更是一位摯友。在科研攻關時,他和學生一起熬夜,提出修改意見,改進設計方案,同時貼心地為學生準備好夜宵。端午節時他為學生送來煮熟的粽子和綠豆糕,陪伴他們一起度過一個溫馨的節日,他會在學生生日的時候為學生送來生日蛋糕與暖心的祝福,給學生一個驚喜。我校2020屆碩士畢業生許欣勛畢業前給鄧成動情地說,“我覺得在這里三年過得很充實,雖然有點辛苦,但是三年來實打實的接觸了怎么做科研,也在老師的指導幫助下發表了頂會論文,三年來在這里的寶貴財富,我覺得并不是在其他學校、其他老師那里能夠輕易得到的。”
鄧成講到:“我希望我的孩子們,我這些學生能夠從中得到科研的樂趣。同時,把‘立德、立功、立言’作為自己的人生追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西電的青年教師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以更加有力的行動承擔起歷史責任,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勇攀科學高峰,肩負起科技工作者的時代責任。
來源:西電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