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研究生
  • 梁昌洪教授將在07年秋季為研究生開設新課《混沌與非線性科學》

梁昌洪教授將在07年秋季為研究生開設新課《混沌與非線性科學》


據悉,梁昌洪教授將在2007年秋季為碩士或博士生開設新課《混沌與非線性科學》(2學分)。本課程將以研究型教學方式進行。在學習之后,遞交有分量的研究報告。并不限制文科和管理專業研究生,因為Chaos是非常廣普的科學。
    這里,把梁老師寫的Order掛在網上,以便深入了解他的想法,歡迎廣大青年學生修這門課。
 
“Order”
 
不學很糊涂,
學了更糊涂,
要想不糊涂,
動手找糊涂。
                   ——《混沌》糊涂詩
                    作者 2007.7
    這是《混沌與非線性科學》這門課的開場白。
    所需要強調的只是一件事,即我們試圖把課處理成研究型教學。
    那么,什么是研究型教學,又如何貫徹研究型教學呢?要深入探討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科學研究項目。不過,我們以為如下的三個特征可能為廣大學者所接受。
 
1.研究型教學不以應試為目標。
    學習為了考試,這是目前尚風行的大學現狀。考中學、考大學、考研究生,考出國······考到使眾多學生倒了學習的“胃口”。此類現象已引起了廣泛的質疑和批評,但至今沒有實質性的變化。現在該我們從自己做起,探討新的路徑之時了。
    研究生的學習目的究竟是為了什么?1986年6月27日。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首先指出在中國廣泛存在的一種現象:到一所好的大學去與研究生接觸,發現他們都很聰明,都很好學,可是過了二十年,就發現這些人后來的研究成績懸殊很大,有些人非常成功,有些人卻頗令人失望。這是什么道理呢?
    楊振寧博士一針見血地指出:“一個研究生,在他研究生生活的幾年期間,對他自己最大的責任,就是把自己引導到一個有發展的研究方向上去。”
    以應試為目標,路越走越窄;以就業為目標,最多也只能管幾年,走幾里,只有以探索
    有價值的發展方向為目標,才會使年青研究生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寬。
 
2.與科學大家同行,與先進的科學方向同行。
    研究生學習,主要不是聽科學家的“真理”,聽教師的“授業”,跪倒于大大小小的“巨人”面前。而是應該勇敢地站起來,與他們同行,認真地學習他們地精神、方法和成果;深入地研究他們前沿探索中的失敗和甘苦;大膽地提出哪怕被人譏為幼稚的提問,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始終與科學大家同行。
    讓那些“天地君臣親”的等級見鬼去吧!這才是真正的科學獨 立和民主。
 
3.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毛澤東在名著《實踐論》中說過一句老百姓的哲學名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焦裕祿也說“吃人家嚼過的饃,不香。”要得到學問的真諦,必須親自動手,把科學大家的路走一遍。最后給出自己有見地的研究報告。
    在這門課的教學中,我們將共同遵循上述原則。中國人在書的開頭都習慣有一個序。序即秩序,order。而本課討論的混沌chaos是亂,是無序。在order中討論chaos,倒是十分有趣的一件事。
    不經歷chaos,哪能見到order。
    創新必在混沌后。
 
                                                                             是序。
                                                                             梁昌洪
                                                                             2007.7

 

來源:http://www.bjpacx.com/microwave/bbs/show.asp?id=5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