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速電路設計與電磁兼容重點實驗室初秀琴團隊論文榮獲第12屆國際集成電路電磁兼容研討會唯一最佳論文獎
10月21日至23日,第十二屆國際集成電路電磁兼容研討會(The 12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he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of Integrated Circuits)在浙江杭州海寧舉行。本次會議由浙江大學、海寧鵑湖國際科技城管理委員會、國防科技大學、省部共建電工裝備可靠性與智能化國家重點實驗室(河北工業大學)、天津市濱海新區JMRH創新研究院、南京理工大學主辦。這是該會議辦會20多年來首次在中國舉辦。浙江大學校長助理、國際聯合學院(海寧國際校區)黨工委書記兼副院長傅強,海寧市人民政府市長曹國良等到會致賀。
開幕式上,傅強對遠道而來的國內外專家學者表示歡迎,并表達了國際校區加強國際學術交流及合作、建設國際合作教育樣板區的決心。曹國良介紹了海寧市的基本情況和近年來的發展,表示了海寧市政府對半導體行業發展的重視和支持。
開幕式后,集成電路電磁兼容(Integrated Circuits Electroic-Magnetic Compatibility,以下簡稱IC EMC)領域專家,法國圖盧茲大學教授Etienne Sicard、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張躍平教授、韓國高等科學技術研究院 Joungho Kim 教授和德國英飛凌科技首席科學家先后做了精彩的主題報告。
10月21日至23日期間,會議各個分會場分別圍繞大會主旨,開展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和專題報告,會議投稿文章的口頭報告和海報展示環節也精彩紛呈。來自五湖四海的專家學者在此分享自己的研究課題和成果,交流探討國際電磁兼容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也給從事 IC EMC 研究的同行們提供了許多建設性的建議和指導。為了鼓勵科研創新,大會評選出3篇優秀學生論文,2篇優秀論文,1篇大會最佳論文。其中,我校超高速電路設計與電磁兼容重點實驗室初秀琴團隊的論文“Modeling for Nonlinear High-speed Links Based on Deep Learning Method”獲得大會唯一的最佳論文獎,獲得大會優秀論文獎的分別是法國和日本的研究團隊。
自1999年在法國圖盧茲舉辦第一屆國際集成電路電磁兼容研討會以來,該研討會已在歐洲舉辦過多次,在日本舉辦過一次。第12屆國際集成電路電磁兼容研討會首次在中國舉辦并取得圓滿成功,受到與會者的高度贊揚。
半導體技術在工作頻率和集成度方面的成就不斷給集成電路電磁兼容帶來新的挑戰,而這必須在集成電路和系統兩個層面加以解決。專家學者及時了解最新情況對于在這一領域取得成功至關重要。